父母7種外貌特征易遺傳給孩子

台北到府坐月子
桃園到府坐月子

核心提示:張震的妻子莊雯如誕下小千金,並曬出女兒正面照,網友紛紛表示小公主的外貌得到瞭爸爸媽媽的真傳。父母哪些外貌特征會遺傳給寶寶?

張震女兒正面照曝光 被贊五官標致

據香港媒體報道,男星張震2013年年底與談戀愛4年的助手女友莊雯如結婚,夫妻努力“造人”,結婚不到一年,去年10月爆出張震妻子已懷孕5個月。直至10日晨,莊雯如平安誕下小千金,張震不久就在微博上傳嬰兒腳印的照片,而莊雯如也曬出女兒正面照,見嬰兒戴著粉紅色帽子,睡覺時更舉起一雙小手,面龐紅粉,五官標致,一出世便盡得爸爸媽媽的良好基因。

網曝張震女兒正面照

父母7種外貌特征易遺傳給孩子

不少明星在晉升為父母後都會開啟曬娃模式,明星們曬娃總會惹來不少網友圍觀,除瞭明星效應外,星二代出色的外貌也是吸引網友的關鍵。明星們因為自身外貌條件優越,生出的寶寶一般也是外貌出眾。到底父母哪些外貌特征會遺傳給孩子呢?

1.膚色

遺傳指數:★★★

膚色的遺傳總遵循“相乘後再平均”的自然法則,讓人別無選擇。若父母皮膚較黑,絕不會有白嫩肌膚的子女;若一方白一方黑,大部分會給子女一個“中性”膚色,也有更偏向一方的情況。

2.身高

遺傳指數:★★

身高有70%取決於遺傳,後天因素影響隻占30%。若父母較高,孩子高的機會為3,矮的機會為1,偏矮則反之;如果父母中一人較高,一人較低,就取決於其他因素。

3.胖瘦

遺傳指數:★★

如果父母中有一人肥胖,孩子發胖機率是30%。如果父母雙方都肥胖,孩子發胖機率是30%—60%。也有說法認為,母親在孩子體形方面起到的作用較大。胖瘦大約有一半可以由人為因素決定,寶寶完全可以通過合理飲食、充分運動使體態勻稱。

7.眼睛

遺傳指數:★★★

形狀:孩子的眼形、大小遺傳自父母,大眼睛相對小眼睛是顯性遺傳。父母有一人是大眼睛,生大眼睛孩子的可能就會大一些。

雙眼皮:雙眼皮是顯性遺傳,單眼皮與雙眼皮的人生寶寶極有可能是雙眼皮。但父母都是單眼皮,一般孩子也是單眼皮。

眼球顏色:黑色等深色相對於淺色而言是顯性遺傳。黑眼球和藍眼球的人,所生的孩子不會是藍眼球。

睫毛:長睫毛也是顯性遺傳的。父母隻要一人有長睫毛,孩子遺傳長睫毛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5.鼻子

遺傳指數:★★★

一般來講,鼻子大、高而鼻孔寬呈顯性遺傳。父母中一人是挺直的鼻梁,遺傳給孩子的可能性就很大。鼻子的遺傳基因會一直持續到成年,小時候矮鼻子,成年還可能變成高鼻子。

6.下顎

遺傳指數:★★★

下顎是不容“商量”的顯性遺傳。父母任何一方有突出的大下巴,子女常毫無例外地長著酷似的下巴,“像”得有些離奇。

7.耳朵

遺傳指數:★★★

耳朵的形狀是遺傳的,大耳朵相對於小耳朵是顯性遺傳。父母雙方隻要一個人是大耳朵,那麼孩子就極有可能也是一對大耳朵。

source:http://www.mmbl.net/xinshenger/xsrcz/112058.html

專傢:開發新生兒腦發育 爸媽還需多用心

嘉義到府坐月子
台南到府坐月子
高雄到府坐月子
新竹到府坐月子
新北市到府坐月子

新生小寶寶從醫院回到傢裡,每天都要睡14-20個小時,爸媽別以為0-2個月的小寶寶每天除瞭吃就是睡。其實,任何時候寶寶的腦部都在不知不覺地發育。在寶寶睡覺的時候,傢長就盡量不要打擾寶寶的睡眠。而在寶寶醒著的時候,除瞭吃奶,傢長應該抓住一切機會從聽覺、觸覺、抬頭訓練等幫助促進小寶寶腦部發育和開發小寶寶的智力。

視聽覺的刺激

(1)在寶寶醒著的時候,傢長可以面對寶寶跟他說話。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科體療師黃曉茵說,當寶寶註意到傢長的臉的時候,傢長可以慢慢移動自己頭的位置。讓寶寶的眼睛跟著傢長的頭轉動。

(2)傢長可以在寶寶的耳邊輕聲說話,當寶寶註意到傢長的聲音時,寶寶會把頭扭過來追尋聲音的來源。

(3)可以利用一些小玩具。傢長在寶寶眼前20厘米左右的地方晃動顏色鮮艷的玩具,也可以發出聲響(但聲音不要太清脆)的玩具。當寶寶註意到玩具時,傢長可以緩慢移動玩具,讓寶寶眼睛追著玩具看。

皮膚觸覺刺激

(1)在寶寶洗澡前或者洗完澡,傢長可以給寶寶做一下皮膚的撫觸和按摩。黃曉茵說,爸媽給孩子做撫觸時,可以摸摸寶寶的頭發、臉部、眉毛、耳朵、下巴、手腳,軀幹。傢長也可以讓寶寶自己觸摸自己的身體。

(2)傢長有沒有發現,寶寶的小手喜歡握著拳頭。在這個時期,寶寶手握拳頭是正常的現象,尤其在寶寶緊張的時候,手握得更緊。但手經常這樣握著,會影響寶寶手部的發育。所以傢長可以多輕拍寶寶的手背,促使寶寶放開手,打開手掌。

俯臥位的抬頭訓練

1-2個月的小寶寶也是需要鍛煉的。傢長可以讓寶寶趴在床上,把寶寶的手放在頭的兩側。然後傢長在寶寶前面用玩具吸引寶寶抬頭。一開始的時候,時間不宜過長,大概30秒左右,以後慢慢延長訓練的時間。如果從寶寶出生開始註意訓練抬頭,那麼到寶寶2個月左右,寶寶就可以穩定抬頭45°至90°。一般在寶寶空腹和覺醒的狀態下訓練寶寶抬頭比較好。

提醒

2個月內的寶寶出現以下情況需及時就醫

1、1個月齡的寶寶對很大的聲音沒有反應。

2、2個月的寶寶,趴在床面不會抬頭。

3、2個月的寶寶不會註視人面,眼睛不會追隨移動的物體。

受訪專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科體療師 黃曉茵

文/羊城晚報記者 張華 通訊員 黃賢君

source:http://www.mmbl.net/xinshenger/xsrcz/112057.html

新生寶寶如何鍛煉體格開發智力

台北到府坐月子
桃園到府坐月子

  寶寶出生後,生長非常迅速,感官發育也很快,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天一個樣”。新媽媽在感受寶寶變化的同時,還可以幫寶寶做些運動或智力開發,讓寶寶成長得更快,更健康。

  先學會瞭解新生寶寶感官發育的特點

  視覺:新生寶寶視力較弱,但發展很快,剛出生時他隻能在有限距離看見一些物體(20-30厘米),到第4周就發展到可以看到3米內的物體,並能追看瞭。但新生寶寶對色彩的分辨能力還是很弱,隻有高對比度的圖案,如粗線條的黑白圖案對寶寶才有比較大的吸引力。

  聽覺:寶寶出生時,聽覺系統就已經很發達,慢慢地,寶寶能分辨出媽媽的聲音,並會捕捉和尋找發聲源,把眼睛或頭轉向發聲的地方。此時的寶寶,喜歡媽媽的溫柔聲音,對喧囂和嘈雜表現出反感。

  觸覺:新生寶寶的觸覺敏銳,喜歡柔軟的衣服、尿佈,還喜歡媽媽溫柔的撫觸。

  味覺:寶寶的味覺發育成熟較早,喜歡甜食。寶寶出生後不久,就已經能辨別出媽媽乳汁的味道。

  嗅覺:寶寶的嗅覺水平也很高,經常能根據媽媽乳汁的味道找到媽媽的乳頭,而且會對刺激性氣味表示出厭惡。

  遊泳是寶寶最後的體格鍛煉,還可以消退生理性黃疸。

  寶寶出生前就生活在水的世界裡,出生後如果能再回到水裡,不但會感覺安全、愉悅,而且身體的成長和感官的發育都會因此受益。所以,媽媽可以創造一些條件讓寶寶多遊泳。

  遊泳是全身性的運動,且運動量大。寶寶遊泳時,血液循環加快,肌肉、韌帶、關節得到鍛煉,肺活量加大。所以經常遊泳的寶寶心肺功能較強,體格較健壯,食欲也較好。

  此外,除瞭對寶寶的身體成長有促進作用以外,還會對大腦產生刺激。寶寶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平衡感等感官潛能在遊泳中都能得到有效的激發。另外,還可以幫助新生寶寶盡早排除胎便和消退生理性黃疸。

  寶寶遊泳需要註意四點:

  1.不管寶寶的臍帶是否脫落都可以著水,隻需等寶寶遊完後對臍部進行消毒處理就可以瞭。

  2.選擇適合寶寶頸圍的遊泳圈,以寶寶套上遊泳圈後,脖子與泳圈之間仍可以插入兩指為好。給寶寶套上遊泳圈後,緩緩地把寶寶放入水中。

  3.寶寶遊泳的水溫要接近寶寶的體溫,最好在38℃左右,室溫在25℃-28℃。遊完後,要及時用毛巾或被子把寶寶包住保暖,以防感冒,等寶寶身體徹底幹後,再穿上衣服。

  4.寶寶遊泳最好不要超過10-15分鐘/次,不然寶寶會感覺勞累。兩次遊泳時間間隔最好在2天以上。

  新生寶寶早期的智力開發和身體感官有關

  對於新生寶寶早期的智力開發,其實也就是對寶寶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等感官上的開發。

  視覺:媽媽可以經常拿一些不同圖案色彩的圖片、物體給寶寶看,寶寶一般對黑白色的東西比較感興趣,另外寶寶還喜歡紅色。媽媽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穿顏色鮮艷的衣服,也可以在寶寶的床頭掛上顏色多樣、會活動的玩具來刺激他關註黑白以外的色彩,這樣可以刺激寶寶的視覺發育。

  聽覺:準備一個撥浪鼓或者裝著豆子的小罐子,在寶寶的耳朵邊10厘米處輕輕搖動,寶寶會隨著聲音轉動眼睛或頭部,這樣可以刺激他的聽覺發育。

  觸覺:媽媽可以經常抱寶寶,並且每天至少一次對寶寶進行撫觸,輕柔地撫觸寶寶的全身各部位,寶寶在這種撫觸中會感覺踏實、放松,這有利於寶寶的身心發展。

  嗅覺:有意識地給寶寶聞一些不同的味道,如醋、酒、香水等具有濃烈味道的東西,可以刺激寶寶的嗅覺發育。

  味覺:把大人經常接觸到的味道點在寶寶的舌頭上,給寶寶嘗嘗,可以刺激寶寶味覺發育。

source:http://www.mmbl.net/xinshenger/xsrcz/112078.html

美國女子剖腹產下逾12斤重巨嬰

嘉義到府坐月子
台南到府坐月子
高雄到府坐月子
新竹到府坐月子
新北市到府坐月子

圖為女嬰米婭。

中新網12月7日電 據外媒報道,一般初生嬰兒重約6至7磅,美國科羅拉多州女子埃爾南德斯上周剖腹生產第五名女兒,竟是一名重13磅13盎司(約6.26公斤)的巨嬰,在場的醫護人員都大吃一驚。

女嬰米婭身長22英寸,看起來肥嘟嘟的,很可愛。其父親加西亞表示,產房內的人當時嚇呆瞭,一名護士誇張地呼叫他上前看看,他才猛然發現女兒分量驚人。米婭的四位姐姐,出世時體重全部正常,兩名孿生姐姐的體重總和甚至不及米婭。

不過,米婭雖是巨嬰,但身體虛弱,她因血糖過低及出現呼吸問題而轉送另一間醫院,預料很快出院。

source:http://www.mmbl.net/xinshenger/xsrcz/112045.html

孩子順產比剖腹產聰明嗎?

台北到府坐月子
桃園到府坐月子

  核心提示:順產的寶寶比剖腹產的寶寶要聰明嗎?有人認為,因為順產寶寶的頭顱經過瞭產道的擠壓,所以“開竅”早。真的是這樣嗎?現在我們一起瞭解。

  許多人認為,順產的寶寶比剖腹產的寶寶要聰明,因為順產寶寶的頭顱經過瞭產道的擠壓,所以“開竅”早。真的是這樣嗎?本期育兒專傢視點,我們邀請瞭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婦產科劉海智醫師為網友解開這個疑問。

  39育兒:國內各大醫院現在都鼓勵產婦順產,特殊情況才建議剖腹產,這是代表順產寶寶要比剖腹產寶寶更優秀嗎?如果是,具體表現在哪裡?

  劉海智醫生:對於這個說法,就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來說,目前得出結論是不一致的。有研究說跟剖腹產和順產有關系,有的研究卻說沒關系,這個要看研究采用的方法,方法不同得出結論不一樣。那麼,到底剖腹產和順產有沒區別?我查閱過一些研究分析,一些短期研究,例如:從出生42天、3個月、6個月、一歲,研究說這些孩子沒有區別,或者從半歲到三歲到學齡前,在氣質上也沒有區別。

  剖腹產的孩子與順產的孩子在智力上並無差異,但應激能力要比順產的孩子差

  對於剛出生的孩子對外界的應激能力,剖腹產的孩子卻是表現要差些。順產的孩子通過對產道的擠壓,提前進入應激環境,所以他對環境的應激能力比剖腹產的孩子要強。孩子出生如果有通過產道擠壓,他就處於應激狀態下,他的軀體的兒茶酚胺分泌將會比剖腹產的孩子高,所以他的應激能力也隨著增強。然而,剖腹產的孩子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在很輕松的環境出來,所以在短期(42天,3個月,6個月)內研究,剖腹產的孩子應激能力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要差一些。但是這個差異是不是剖腹產和順產帶來的呢?這個尚沒定論。因為孩子的發育階段不一樣,孩子在一歲以內本身發育也不健全,所以目前尚沒有說剖腹產和順產孩子有區別的結論。但是以後經過多樣本多分析研究,有可能會有個定論吧。所以,目前定論順產孩子會不會比剖腹產孩子聰明,還為時過早。

source:http://www.mmbl.net/xinshenger/xsrcz/112044.html

順產寶寶頭型變形會影響智力嗎?

台北到府坐月子
桃園到府坐月子

  核心提示:一般來說自然分娩是對媽媽和寶寶來說是最安全的生產方式,但是一些媽媽發現順產寶寶的頭部在生產的過程中遭到擠壓而有點變形。網上有些人還說,寶寶大腦被擠壓相對剖腹產來說,會沒有那麼聰明。這些說法都是真的嗎?

  Q1:順產讓寶寶頭部變形?

  有一位媽媽在網上發帖詢問,寶寶順產,但是從出生到寶寶現在滿月,頭頂還是有點尖尖的,頭部兩側有輕微的凹陷,也不知道寶寶的頭型能不能恢復或者變得圓一些?

  A1:胎兒接近分娩期的幾天或幾周內,小胎兒的頭會朝下慢慢地降入媽媽的骨盆內,顱骨也就慢慢地適應瞭媽媽骨盆的形狀,這種現象稱為塑形。在生產的時候,顱骨中各塊骨骼受到擠壓後相互錯開,適應骨盆產道。再加上寶寶頭骨非常柔軟,容易受到產道擠壓而變形,所以剛出生的寶寶頭顱有點尖尖的。

  Q2:順產寶寶頭型變形會影響智力嗎?

  有些人選擇剖腹產是因為擔心寶寶頭部受到擠壓會影響腦部智力發育。頭型變形真的會影響智力發育嗎?圓腦袋的寶寶會更聰明?

  A2:這種說法其實是錯誤的哦!胎兒時期寶寶的各個顱骨之間連接是相對松散而且縫隙相當大,所以寶寶的頭部會因為產道的擠壓而有點變形,但寶寶的腦部發育不會因為頭顱的外形而受到影響。專傢表示“這種變形是在可承受的范圍之內的,在新生兒的不斷成長發育過程中會自行恢復。事實上,自然分娩過程中的產道擠壓對寶寶的腦容積、溝回並不產生任何影響。”

  其實隻要不是過度的擠壓,受壓迫改變的隻是骨骼,而腦的生長發育更多受到遺傳、營養等多方面的影響,與頭的形狀沒有多大關系。所以順產寶寶頭型變形是不會影響到寶寶後來的智力發育的。

  Q3:變形的頭部有辦法恢復嗎?

  相信媽媽們都喜歡寶寶有圓圓滾滾的小腦袋,看著剛出生寶寶尖尖的腦袋瓜媽媽們就發愁,變形的頭部有辦法恢復嗎?為什麼寶寶滿月瞭頭還是有點尖尖的呢?

  A3:事實上小寶寶的頭骨是有很強的可塑性的,在前囟門未閉合以前頭顱都還是一直在塑形的。大概出生後幾天,寶寶頭顱的變形就會逐漸消失,頭形逐漸變圓。一般兩三個月後,寶寶的頭就能變回標準的圓形(但也有寶寶顱骨的一部分會變扁)。頭顱自然恢復外形隻是時間問題,所以媽媽們不用太擔心。有些媽媽想給寶寶搓圓腦袋,但這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然沒經驗的媽媽很容易會傷害到小寶寶哦!

  另外,如果胎兒過大就會造成順產困難,增大寶寶出生時頭型變形的機會。為瞭預防這種情況發生,媽媽們可以在孕期做一些預防工作:

  1.控制寶寶體重。要防止寶寶因順產頭變形,建議孕媽要註意孕期飲食,嚴格控制好寶寶的體重,避免胎兒過大,這樣順產導致的寶寶頭部變形、產婦側切的幾率就會下降一些。

  2.孕媽媽多運動。在孕期時多運動,不但能夠控制好體重,還對分娩很有好處哦!媽媽不妨試試快步走,孕婦瑜伽等助力生產的運動。

source:http://www.mmbl.net/xinshenger/xsrcz/112049.html

如何判斷寶寶聽力是否正常?

嘉義到府坐月子
台南到府坐月子
高雄到府坐月子
新竹到府坐月子
新北市到府坐月子

問:請問如何判斷寶寶的聽力是否正常呢?

專傢:沈陽市婦女兒童保健中心主任醫師 王玉璟

答:正常的聽力是進行語言學習的前提。聽力正常的嬰兒一般在10個月前出現標準喃語期,這是語言發育的重要階段性標志。出生6個月之內的先天性極重度聾兒與正常兒的發聲無顯著性差異,其差別出現在6個月之後。而嚴重聽力障礙的兒童由於缺乏語言刺激和環境,不能在10個月前進入標準喃語期,在語言發育最重要和關鍵的2~3歲內不能建立正常的語言學習,最終重者導致聾啞,輕者導致語言和言語障礙、社會適應能力低下、註意力缺陷和學習困難等心理行為問題。如果能在嬰兒6個月內及時發現聽力障礙,可進行人工幹預如人工耳蝸、使用助聽器等人工方式幫助其建立必要的語言刺激環境,則可使語言發育不受或少受損害。

0~3個月:突然聲響有驚訝反射或睡眠中被驚醒。4~6個月:對日常的各種聲音表示關註。7~9個月:會尋找聲源。10~11個月:伴隨音樂節奏舞動身子。1歲左右:能聽懂簡單說話的意思。一旦出現異常,傢長應及時帶孩子做聽力檢查。

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記者 陳嬌

source:http://www.mmbl.net/xinshenger/xsrcz/112048.html

新生寶寶的體重為何不增反降

台北到府坐月子
桃園到府坐月子

核心提示:寶寶從出生到1歲是生長高峰期,如果傢長發現寶寶的體重不但每長反而降瞭,肯定會非常著急。但專傢表示,寶寶出生前幾天體重下降是正常現象,不用過於擔心。

我們都知道,寶寶出生後的一年內是體重長得最快的時期,特別是前三個月。但有的傢長會發現,寶寶在出生後幾天的體重和出生體重相比,不但沒有增加反而下降瞭,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兒童營養專傢@夏天的陳小舒 在其微博中表示,寶寶出生頭3天隻吃很少的初乳,但會排除胎便和水分,因此失去最多10%的重量是正常的。4-6天時(下奶後)寶寶的體重會開始增長,到2周時應該能夠回到出生體重。她還舉例自己的寶寶出生體重3135g,3天時2805(下降10.5%),4天時2870g(開始體重增長),2周時3140g(回到出生體重)。因此,如果你發現寶寶出生後幾天內體重比出生體重還輕,不用擔心,這是正常現象。

對於寶寶體重的輕微波動,@夏天的陳小舒 表示,寶寶的體重和喂養情況及寶寶是否排便和排尿都有關系,如果寶寶表現出滿足和健康,對於輕微的體重波動,傢長不用太擔心,但如果持續幾天體重下降,需要仔細排查原因。

有的傢長非常緊張寶寶的生長情況,幾乎每個星期都會給寶寶稱重,有時候寶寶增重不多,傢人就會擔心是不是媽媽的奶營養不好或是奶量不夠。39育兒提醒傢長,看寶寶的體重增長應該是看4周平均增量,而不是每周的增量。寶寶體重周增長會有波動,比如生病期間可能增重減少,但病好很快就長回來瞭,隻要4周平均的增重正常就正常。

根據《澳洲嬰兒喂養指南2013》的標準,寶寶出生到前3個月,平均每周增重150-200克;3-6個月,平均每周增重100-150克;6-12個月,平均每周增重70-90克。建議傢長可以參考這個標準,為寶寶制定增重曲線。

source:http://www.mmbl.net/xinshenger/xsrcz/112047.html

實用、系統、一目瞭然的寶寶養育指導手冊

嘉義到府坐月子
台南到府坐月子
高雄到府坐月子
新竹到府坐月子
新北市到府坐月子

  實用、系統、一目瞭然的寶寶養育指導手冊 0~1歲篇

  文/上海市婦幼保健中心副主任醫師 張晶

  上海市閔行區教育局資深早教指導 鄭劍雲

  相信每個新手媽媽,在養育寶寶的路上,都遭遇過無數的問題和疑惑。網絡上的各路信息,其他媽媽的育兒經,往往難辨對錯,也難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媽媽們在育兒中面對的難題不是沒有信息,而是迷失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所以,如果有一套實用、系統、一目瞭然的寶寶養育指導信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解答媽媽的疑惑,幫助媽媽們更高效、輕松地養育寶寶。

  於是,我們邀請專業的兒保醫生和資深早教老師,按照0~1歲篇、1~2歲篇和2~3歲篇,特別制作瞭3期“寶寶養育指導手冊”,有瞭這兩位專傢的支持,不但保證瞭我們信息的專業,也想通過她們的智慧和經驗來給媽媽們排憂解難,節省出寶貴的時間來陪伴寶寶,這才是最重要的。

  為瞭方便媽媽們閱讀和理解,我們選擇用簡潔的語言,盡可能保留最實用、最易懂、最重要的信息,希望寶寶居傢教養指導手冊系列能成為媽媽們育兒路上的好幫手!

  身心發展

  身體發展

  0~1歲的寶寶身體快速發育,保健醫生提醒父母,以下4個點需要特別關註,把握其中一些關鍵時間點是判斷寶寶發育是否正常的重要標志。

  關註1. 頭部

  2歲內監測頭圍的發育,對及時瞭解大腦的發育至關重要。頭圍評估時,同時註意結合前囟的發育。

  頭圍

  從一側眉弓開始繞經枕後最突出的枕骨結節,再回到起始點所形成頭的最大的圍徑就稱為頭圍。兒童的生長發育過程中,神經系統發育較早,頭圍的增長變化可以反映大腦和顱骨的發育程度。

  正常:出生時平均為34厘米,出生後頭半年發育最快,長9厘米,後半年長3厘米;1歲平均為46厘米。

  異常:太小,如出生小於32厘米,或小於同年齡、性別正常頭圍的2個標準差以上,稱為小頭畸形,可能存在大腦發育不全,智力障礙等;太大,超過同年齡、性別正常頭圍的2個標準差,為頭圍過大,一般存在腦積水,同樣影響智力發育。

  囟門

  囟門分前囟門和後囟門,可以反映顱骨的發育。

  正常:前囟門的大小為0.6~3.6厘米,出生後隨著頭圍的增長而變大,一般在12~18個月閉合,個別提早的會在4個月,而延遲的則延遲至2歲左右關閉。後囟門大都在3個月左右就閉合瞭。

  異常:前囟過早閉合可見於小頭畸形;過遲閉合見於腦積水,也要註意是否存在佝僂病、甲狀腺功能低下。

  關註2. 身長(高)

  身高受種族、遺傳和環境的影響,兒童身高常與父母的平均身高相關,反映寶寶長期的營養狀況。

  發育規律:年齡越小,增長越快,第一年平均增長25厘米,也就是如果你的寶寶出生時51厘米,那麼到滿1歲時,可能會長到76厘米。頭3個月每月長4厘米,第二個3個月每月長2厘米,後半年每月長1厘米。

  小百科:身長和身高的區別

  從頭頂到腳底的長度,包括頭、脊柱和下肢的長度,稱為身長(高)。3歲以下兒童站立位測量不夠準確,因此采取仰臥位測量,為身長;3歲後采取站立位測量,為身高。身長和身高大約相差1~2厘米。

  關註3. 體重

  體重是反映營養狀況的最常用的指標。出生體重可以反映宮內發育狀況,出生體重<2500克為低出生體重兒,>4000克為巨大兒。出生體重過低或過高都對兒童的生長發育不利。在兒科疾病的診治過程中,體重也是用藥的計算依據。

  生理性體重下降:出生後出現的一種正常現象,一般下降的幅度不超過出生時體重的7%~8%,大都在7~10天後回復到出生時的體重。

  發育規律:隨著年齡的增長,長速逐漸減慢。生後頭3個月長得最快,平均每月增長1000~1200克,3~6個月平均每月增長500~600克,7~12個月平均每月增長200~300克。

  關註4. 牙齒

  萌牙時間可早在4月齡,也可遲於10~12月齡,牙齒發育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與遺傳有一定關系。乳牙一共有20顆,一般在2歲半左右長齊。

  奶瓶齲:是0~1歲寶寶常見的一種齲齒,常因為寶寶在睡眠時不斷吸吮奶瓶而造成。在寶寶牙齒發育過程中,父母需要註意其口腔衛生,如漱口、刷牙、不含奶瓶等。

  特別推薦:建議為寶寶制作生長曲線圖

  對一個寶寶體格生長的評估,註意要從生長的發育水平、生長的速度、身體勻稱程度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既要瞭解寶寶在人群中所處的位置,同時應該根據寶寶自身生長的速度來綜合判斷。采用生長曲線圖,可以直觀、跟蹤寶寶長期的生長情況。父母不僅要關註,寶寶當月增重瞭多少,更要關註寶寶的發育趨勢。我們建議父母為自己的寶寶制作生長曲線圖。

  方法:在寶寶出生後定期進行體格檢查,如2、4、6、9、12個月各稱一次體重,將每次結果標在生長圖上,描成體重曲線,然後對寶寶體重曲線的形態和趨勢進行客觀的評價。如果寶寶的體重曲線與標準體重曲線平行,表示生長速度正常;如果體重曲線平坦或向下,則表示生長緩慢,應該積極尋找原因。

  心理發展

  0~1歲的寶寶的心理和身體一樣,都在快速的發展,由於不像身體發育可以明顯看到,容易被父母忽略。0~1歲的寶寶不能用語言表達他們的願望,父母隻有掌握瞭寶寶這段時間的心理發展規律,才能更好地幫助寶寶健康成長。

  依戀

  依戀是嬰兒與撫養者之間一種積極的、充滿深情的感情聯結,在它的形成過程中反映

  瞭嬰兒認識能力不斷發展的過程,是正常的心理現象。一般嬰兒在6個月開始出現認生表現,怕與母親或其他經常照料他的人分開,這說明嬰兒已經能夠敏銳地辨認熟人和生人,標志著親子依戀的開始。同時,也說明嬰兒需要在依戀你的基礎上建立更為復雜的社會性情感、性格和能力。

  建議:良好的親子關系需要從小開始建立,父母要精心地呵護寶寶,與其密切接觸,不要長期離開寶寶。當遇到生人到來時,父母可以把寶寶抱在懷裡,不要急於走近,要用你對客人熱情的態度和友好的氣氛去感染寶寶,使他學會“信任”客人;但若客人靠近寶寶時,他流露出害怕的表情,你就抱他離遠些,過一會兒再靠近,使寶寶逐漸適應、熟悉生人。

  哭

  哭是嬰幼兒溝通與表達的主要方式之一,意味著某種需要的未被滿足。新生兒的哭聲大多是生理和心理現象,一般來說,在生理上代表饑餓;乳汁過多或過少;代乳品太甜、太稠;口渴;尿便;病痛、身體不舒服等。在心理上代表害怕、不滿、要求撫愛、需求及註意等。父母應做到細心觀察,學會“翻譯”寶寶的哭聲中表達的需要。

  建議:當嬰兒大聲哭鬧,又實在搞不清狀況時,媽媽要耐心地安慰,與他“交流”,對著他說話,這能加強母子間感情,培養寶寶豐富的情感。新生兒出生一周後,就能聽到聲音瞭,此時對聲音非常敏感,喜歡聽小鈴鐺、撥浪鼓等發出的聲音。父母可選購一些帶響的玩具懸掛於寶寶的小床上,當寶寶哭的時候,給他聽聽聲音,轉移他的註意力。

  吃手

  嬰兒喜歡吃手是常見的行為,他們在兩個月左右就“發現”自己的手瞭,他們喜歡把自己的手和腳往嘴裡塞,很快樂地吮吸著。嬰兒吃手,從生理和心理的上來看:生理上的滿足是3~6個月是寶寶開始萌出乳牙的階段,此時的寶寶會用吃手來緩解長牙期不適。因為多數嬰兒是從3個月開始吸吮手指,到6個月添加輔食後表現明顯,伴隨出牙將逐漸形成高峰。而心理上的需求,當寶寶感到不安、煩躁、緊張時,吃手會安撫寶寶的情緒;有些寶寶在淺睡眠狀態時,會用吃手指來尋求自我安慰而重新入睡。著名的精神分析學傢弗洛伊德指出1歲以內的嬰兒獲得各種欲望滿足的主要途徑是口部(即吸吮、吃喝、吃手),稱為“口腔期”,這是人格發展的第一個基礎階段,所以父母別小瞧瞭這個吃手。

  建議:在清潔衛生的前提下應充分滿足。提供一些安全的玩具,比如咬咬樂、磨牙環做替代品,這樣既滿足瞭口欲期心理需求,又有助於乳牙的萌出,更有利於語言發展。

  養育指導

  喂養

  母乳喂養

  時間

  建議在嬰兒出生後的1小時內就開始母乳喂養,並在生命初期的6個月內堅持純母乳喂養,6個月後在添加輔助食品的基礎上繼續母乳喂養至2歲及2歲以上。

  小百科:什麼是純母乳喂養?

  純母乳喂養:除母乳外,不給嬰兒任何其他液體或固體食物,包括水。可以服用維生素、礦物質補充劑和藥物。

  部分母乳喂養:除母乳外,還給嬰兒吃其他乳類制品和谷類食物。

  方法

  雖然母乳喂養是一種天生的行為,但它也需要後天的環境支持和基本哺乳技能訓練。有這樣幾個要點是新手媽媽要學習的:

  1.早接觸:產後采取母嬰同室,盡早開奶。

  2.按需哺:及時應對孩子的需求,充分的吸吮是促進乳汁分泌的最好辦法。註意不給新生兒添加糖水、其他乳類或使用人工奶嘴。

  3.正確的哺乳姿勢:對成功母乳喂養是一項重要的技能保證。(有圖見配圖!)

  抱孩子:嬰兒的頭和身體呈一直線;身體貼近母親;頭和頸得到支撐;臉貼近乳房,鼻子對著乳頭。

  托乳房:采用C字形托起乳房,用食指支撐著乳房的下方,大拇指放在乳房的上方,兩個手指輕壓乳房,改善乳房形態,使嬰兒容易含接。

  正確含接:嬰兒的下頦貼在乳房上,嘴張大,將乳頭及大部分乳暈含在口中。使嬰兒嘴巴上方的乳暈比下方多。

  常見問題

  乳量是否充足的判斷:觀察寶寶體重的增長(是否正常);小便的次數(24小時內6~8次);精神愉快;哺乳時間足(一側乳房10分鐘左右);及吃奶時聽到吞咽聲等。

  母乳性黃疸:一般不需特別處理,可暫停母乳3天,黃疸減退後再次母乳喂養,多數預後良好。

  乳頭皸裂:盡早開奶,改善喂哺體位,使含接良好。喂奶後可將剩餘乳汁塗抹在乳頭上,能起到一定的滋潤和保護作用。

  小百科:母乳喂養的7大優點:

  1.母乳包含嬰兒所需要的所有營養素,如乳清蛋白、乳糖及各類微量營養素,且易於消化、吸收;

  2.母乳可以提供嬰兒生命早期的免疫活性物質,如IgG、SIgA、乳鐵蛋白等,增強機體免疫力;

  3.母乳喂養能促進嬰兒的神經系統發育,如牛磺酸、DHA等有利於大腦和視網膜的發育,而喂養過程中的母嬰接觸以及語言和眼神的交流,可以促進嬰兒對外部環境的認知;

  4.母乳喂養能減少成年期代謝性疾病,如肥胖、高血壓和糖尿病等;

  5.母乳喂養可以增進母子間的情感,寶寶情緒愉快,安全感提高,同時增加父母對子女的社會責任感,有利於傢庭與社會和諧;

  6.母乳喂養是生殖過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對母親的健康具有重要影響,比如減少產後出血,降低乳腺癌、卵巢癌的發病風險;

  7.不可忽略的是母乳喂養更經濟、衛生和方便。

  配方奶

  在缺乏母乳的情況下應首選配方奶。配方奶是以鮮乳為基礎,調整蛋白質和礦物質比例,使之更接近母乳,有利於嬰兒的消化吸收。如乳清蛋白、必需脂肪酸比例增加,強化鐵、鋅、牛磺酸、乳鐵蛋白、雙歧桿菌等,既滿足嬰兒生長的營養需要,同時顧及其免疫力的建構。

  註意:不要過度喂食;沖泡時奶粉和水的比例合適;奶具的清潔消毒問題;奶瓶選購安全問題等。

  輔食添加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兒在6個月大時開始接受除母乳之外的補充食物,而從完全母乳喂養到充分利用傢庭食物的過渡是一個非常值得註意的時期。輔助食物添加時應滿足及時、充足、安全及合理的原則。也就是說應當提供足夠的能量、蛋白質和微量營養素以滿足嬰兒生長的營養需求,以安全的方式制備和喂食以便盡量減少污染的危險,以積極的方式鼓勵寶寶進食。

  方法

  身體健康時添加;從一種到多種;從細到粗;從稀到稠;從少到多;用匙喂;反復嘗試等。

  首先添加鐵強化的米粉,逐步喂食果汁、菜泥、蛋黃、魚、豆腐、肝泥、肉末等。

  嬰兒期輔食制作不加鹽。

  每日所需食用量建議:

  年齡食物質地喂食頻率每餐食用量

  6~8個月開始時喂糊狀物及充分搗碎的食物,隨後喂搗碎的傢庭食物每天2~3餐,再加上頻繁的母乳喂養,根據寶寶的胃口,可提供1~2頓小餐開始時每餐2~3湯匙,逐漸增至250毫升杯子的1/2

  9~11個月切得很碎或搗碎的食物以及嬰兒可拿起的食物每天3~4頓正餐,再加上母乳喂養,根據寶寶的胃口,可提供1~2頓小餐250毫升杯子/碗的1/2

  12~23個月切碎或搗碎(如有必要)的傢庭食物每天3~4頓正餐,再加上母乳喂養,根據寶寶的胃口,可提供1~2頓小餐250毫升杯子/碗的3/4

  註意:如果嬰兒不是母乳喂養,在保證配方奶的攝入後,每天需增加1~2頓加餐。

  睡眠

  時間

  新生兒平均每天睡11~18個小時,通常夜間睡9~12小時,白天睡2~5個小時。1歲嬰兒平均每天睡眠14小時。母乳喂養兒清醒時間多些,每次睡眠時間為2~3小時;人工喂養兒每次睡眠時間3~4小時。

  次數

  2個月的嬰兒每天白天可睡2~4次,到12個月時大多數寶寶白天隻睡1~2次。

  規律

  新生兒睡眠通常沒有規律,沒有白天和黑夜之分,也沒有一定的模式。嬰兒在2~4個月時,逐步開始形成睡眠的晝夜規律。到6個月左右的時候,具備一覺睡到天亮的能力,也就是說夜間可以不用喂奶瞭。睡眠的規律有個體差異,9個月時也隻是有70%~80%的嬰兒能夠做到晚上睡個整覺。

  正常現象

  嬰兒睡覺時有各種小動作,如微笑、皺眉、吸吮、身體小的抖動等,都屬於正常現象。夜醒也是睡眠過程中的一種常見現象,孩子可以通過學會自我安撫,然後再次重新入睡。傢長不要過多幹擾孩子的睡眠,比如在孩子夜醒時過於頻繁地給予反應,或者入睡時采取抱睡等不良睡眠行為等,都將影響孩子建立正常的睡眠模式。

  暫時性睡眠不安

  個體差異、生活環境變化、生病、出牙、生長發育如學習爬、站、走等階段可能會打亂原有的作息規律,出現暫時性睡眠不安。

  運動與早教(p7~8)

  運動

  運動發育總規律

  自上而下:也就是頭尾規律,動作發育從抬頭開始,然後坐、立和行走等。

  由近到遠:是指由靠近軀幹部位的相關肌肉產生的動作先發育,如先抬肩、然後用手取物等。

  由正面到反面:如先學會抓物,然後放物;先朝前走,然後倒退等。

  由不協調到協調:由神經支配的動作發育先是表現為比較泛化,然後逐漸集中從而達到協調。如獲取玩具時,由揮動雙手想拿卻拿不到,然後伸手可以取到玩具;或者先是一把抓物,然後可以用拇指、食指取物等。

  大動作發育時間表

  抬頭:3~4個月。

  翻身:5~6個月。

  坐:5月靠坐;6月雙手向前撐著坐;7月獨坐片刻;8月獨坐穩。

  爬:2月開始匍匐;3~4月用手支撐上半身;7~9月用手支撐胸腹部,用上肢向前爬。

  站:5~6月扶立,下肢能上下跳動;8月扶站片刻;10~11個月站立。

  精細動作

  3個月:能有意識取物。

  3~4個月:在胸前玩弄雙手。

  4個月:抓住玩具,握物時大拇指參與。

  5個月:能抓住物體,放入口中。

  6~7個月:將物體從一手轉移到另一手。

  8個月:拇指、食指平夾取物。

  9~10個月:嘗試拇指、食指的指端取物。

  10個月:能將手中的物體放下。

  值得註意

  1. 動作的發育存在個體差異,發育有一個月齡范圍,如果遲於正常月齡范圍的上限,需要考慮發育遲緩的可能。

  2. 發育受營養、傢庭環境和訓練等因素影響,訓練對動作的發育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3. 訓練應適度,根據寶寶的發育階段,采取適宜的方式、時間和頻率等,做到既不延遲同時不過於超前,這樣才有利於寶寶的動作發展。

  特別推薦:兒童發育問題預警

  3月齡:俯臥時不會抬頭;對很大聲音沒有反應;不註視人臉,不追視移動人或物品;逗引時不發音或不會笑。

  6月齡:緊握拳不松開;不會伸手及抓物;不能扶坐;發音少,不會笑出聲。

  8月齡:不會雙手傳遞玩具;不會獨坐;聽到聲音無應答;不會區分生人和熟人。

  12月齡:不會用拇食指對捏小物品;不會扶物站立;不會揮手表示“再見”或拍手表示“歡迎”;呼喚名字無反應。

  0~1歲寶寶的早教,教什麼?

  對於0~1歲的寶寶,說到早教,父母可能會有些疑問,這麼小的寶寶,能教他什麼呢?大傢不用想得很復雜,其實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和寶寶做做遊戲,就可以達到早教的效果哦!

  0~1歲親子遊戲

   翻身、學小狗(促進粗大動作發展)

  價值:鼓勵寶寶主動翻身,學習抬頭、挺胸、翻身、爬的動作。

  準備:幹凈、安全、舒適的場地,帶響的玩具、軟球、會移動的玩具。

  玩法:

  1. 將嬰兒仰臥,父母手持帶響玩具放於寶寶左方,逗引寶寶從仰臥位翻向俯臥位。同時用語言鼓勵:“寶寶翻身啦,翻呀翻,好!翻過來,再翻一下。”以訓練嬰兒聽覺並激發積極的情緒。

  2. 父母運用軟球、會移動的玩具,逗引寶寶向前蹬爬。讓寶寶兩肘支撐前身,雙膝跪下。父母用雙手抵住寶寶腳底,將其左右輪流向前推動,使寶寶依靠推力,左右兩手、兩腳輪流向前移動。

  延伸:在傢中,父母可經常創設各種環境,可以在小床上擺放嬰兒喜歡的玩具,在地板上鋪上彩色泡沫拼版或軟墊,讓寶寶有活動空間,引導寶寶抬頭、翻身和爬行。

   玩球(促進精細動作發展)

  價值:激發寶寶抓拿的欲望,培養其抓拿眼所及之物。

  準備:不同大小、材質的球,如絨毛球、小軟球、塑料刺毛球、乒乓球、小皮球等(由於球的大小、材質的不同,嬰兒在抓、摸、拿時手的力度和姿勢也是不同的)。

  玩法:將各種不同大小、材質的球放置在小盤中,父母將寶寶抱坐在面前,觀察寶寶的情緒和行為表現。當寶寶有意識開始抓握、選擇球進行擺弄時,父母可以用語言對寶寶加以鼓勵。

  延伸:在傢中,給寶寶創設反復抓拿起眼前的物體機會,鼓勵去抓拿動作,並引導寶寶兩手都嘗試著抓拿。

  0~1歲圖書推薦

  1~3個月:為此月齡段寶寶選擇圖書,要根據嬰兒的視覺發展理論,以及寶寶在出生期的視覺偏好,選擇圖形簡單,線條分明,並具對稱性的黑白圖片。

  4~6個月:讓寶寶反復觀看一些色彩鮮艷、形狀復雜的抽象圖形,有助於在寶寶的大腦裡建立復雜且發達的視覺神經。

  7~9個月:讓寶寶多看形象色彩鮮明的書籍。多以一些生活中的常見物品、動物、蔬菜、水果為主。父母可以把卡片掛在嬰兒床的周圍,以吸引寶寶的註意,刺激嬰兒的視覺發育。

  10~12個月:此階段的寶寶喜歡撕書、揉書、咬書、這時父母不要訓斥寶寶,寶寶在一點點的玩書中,對書會有個整體的認知。佈書是最安全的玩具書,就算在寶寶長牙期間喜歡啃啃咬咬,媽媽也不用擔心其安全問題。

  0~1歲玩具推薦

  0~3個月:新生寶寶看到的世界還很模糊,但在最初的幾個月中視敏度發展迅速。旋轉音樂床鈴是寶寶必備玩具。註意旋轉的床鈴應該掛在距離寶寶眼睛35厘米的地方。

  推薦玩具:旋轉音樂床鈴、軟球、音樂鈴、風車玩具等等。

  4~6個月:此時寶寶的視線能追逐活動的玩具和走動的人,對聲音有定向反應,手已經能夠抓握身邊的玩具。這時期寶寶喜歡可以入口啃咬的安全無毒的牙膠和動感手拉件等玩具。

  推薦玩具:健身器、多功能搖搖樂、寶寶牙膠搖鈴、不倒翁等。

  7~9個月:寶寶已經能夠獨坐,此時應加強爬行訓練,可選擇會滾動的彩色小球和會發聲的玩具來吸引寶寶爬行;寶寶喜歡用手抓取物件、搖晃和敲打玩具等,傢長可選擇色彩鮮艷有聲響的玩具培養寶寶的色彩識別力和動手“抓”、“扯”能力。

  推薦玩具:音樂敲打玩具、彩色套塔、響鈴滾滾球、寶寶積木等。

  10~12個月:寶寶已會站立,開始學走路;拇指和食指的配合也越來越靈活,手眼協調有瞭很大的提高。此時寶寶已經能夠聽懂大人的話,在遊戲的過程中不斷與孩子交流。父母要幫助寶寶學習走路,多進行感官功能的訓練。

  推薦玩具:彩色套盒、拖拉玩具、搖馬、智慧珠串架、軟繩木琴等。

  本文由新時代出版社授權摘自《為瞭孩子》雜志

source:http://www.mmbl.net/xinshenger/xsrcz/112046.html

多和早產兒說話,發育快

台北到府坐月子
桃園到府坐月子

  早產兒在很多方面存在發育不足的問題,語言能力就是其中之一。美國“時代”網站2月10日報道,父母多和早產兒說話,孩子語言能力會更強。

  美國佈朗大學兒科學教授貝蒂·沃爾博士及其研究小組對36名早產8周和早產4周的嬰兒進行瞭長達16個小時的記錄。這些早產兒在7個月和18個月大時,研究人員對其進行瞭認知技能和語言技能測試,一開始是咿咿呀呀,後來再使用話語。結果發現,成人對早產兒每多說100個詞,孩子在18個月大時的語言成績就會增加兩個百分點,表達能力得分增加0.5個百分點。

  沃爾博士表示,父母對早產兒語言發育方面的作用如此之大,令人驚訝。研究表明,從寶寶出生(即便在新生兒監護室)開始,傢長就應盡量大聲多和孩子說話,這對孩子日後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對孩子日後各方面的發育也都有積極意義。(陳子韓)

source:http://www.mmbl.net/xinshenger/xsrcz/112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