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藥月子餐烹調班 職訓成果豐碩

新竹到府坐月子                         新北市到府坐月子                              台北到府坐月子

嘉南藥理大學接受台南市政府勞工局委託辦理「坐月子餐點烹調訓練班」,日前舉行結業成果發表會,共30位學員完成職訓課程,將投入月子餐行業,為產後媽咪的營養把關。

該校表示,該訓練班為台南市政府執行餐飲服務類失業者職業訓練班之一,委由嘉藥生活應用與保健系承辦。在結業成果發表會上,市府勞工局長王鑫基特別親臨現場嘉勉所有學員,並頒贈結業證書。

學員也各自發揮精湛廚藝,依照自己設計的每週坐月子菜單,展示努力學習的成果,包括坐月子養生料理、瘦身料理、泌乳料理,以及坐月子點心、飲品和養肝茶等等,菜色多樣而且營養可口。

勞工局長王鑫基表示,該職訓班結合嘉藥生活系專業設備與優良師資,透過實作方式進行培訓,協助失業待職民眾日後可從事到府坐月子、坐月子中心料理烹調及行動月嫂等工作,期待每位學員未來都能成為稱職的月子達人。

嘉藥副校長陳鴻助指出,訓練課程除食品安全衛生、中草藥特性及食材應用等學科知識外,也教導學員坐月子餐點、四季養生藥膳製作、創業小吃烹調與網路行銷等。

愛寶貝到府坐月子

參考資料: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904000128-260208

一個月20萬哪裡貴?過來人道出月子中心7大優點,台灣男人別再酸產婦公主病

台中平價月子中心                           月子中心台中費用                                 台中坐月子哪間好

「我阿嬤那時候還不是生完幾天就去種田」、「人家非洲女生沒在坐月子,還不是都可以生6、7個」、「只是想要當女皇,不想自己照顧孩子吧?」
這些是許多台灣男性對女人進「月子中心」的看法,有人認為一個月花20幾萬去坐月子根本是公主病,甚至有人認為女人根本不必坐月子,生完隔天還不是能上班,而事實究竟是怎樣?

info_img
有人認為一個月花20幾萬去坐月子根本是公主病,甚至有人認為女人根本不必坐月子,生完隔天還不是能上班,而事實究竟是怎樣?(圖/MIKI Yoshihito@flickr)

或許是因為現代醫學進步,太多人都忘記懷孕生產其實是鬼門關前走一回,小孩生出來以後更是挑戰不斷,新生兒其實隨時都有死亡風險,在此蒐集多位產婦、其伴侶與護理師的觀點,告訴你月子中心的7大重要性!

獲得充分休息:打完一場10個月的仗,休息1個月過份嗎?

女人懷孕生小孩的艱辛絕非男人可以想像,不僅可能全身疼痛、因內分泌改變而面容崩壞,生產過程更是隨時處於致命風險,卸貨以後根本是元氣大傷。這時若還要忍受新生兒4個小時醒過來一次的生活作息、看著孩子動不動就吐奶噎奶、自己擠不出奶或是奶多到乳腺炎,哪個媽媽不崩潰?

產後第一個月先將孩子交由他人照顧,媽媽才能毫無後顧之憂地恢復體力,都已經累10個月了,只要求好好休息一個月,並不過份吧?再說,休完這一個月,才是幾十年大戰的序曲啊。

避免親友干擾:親戚朋友接著來,吵醒母子超悲劇

媽媽剛生完小孩,最需要的就是休息,但若今天大阿姨來拜訪、過兩天換舅舅,身體虛弱還忙著接待客人,怎可能得到完整休息?更慘的是,好不容易連哄帶騙餵完奶讓嬰兒入睡了,客人一來又「咕嘰咕嘰」跟他玩、把大魔王吵醒,說你的小孩「好~可~愛~喔」然後說句再見就落跑,真的會讓人氣到噴火,畢竟要把小孩哄到睡,真的比登天還難。

更崩潰的是,有一位剖腹產後在醫院休養的媽媽表示,公公婆婆時常在她哺乳時「唰」一聲地拉開簾子進來「關心」,她就這樣坦露雙乳、衣衫不整地面對公婆,被弄得一點隱私跟尊嚴也沒有。

在家坐月子很難硬性拒絕親戚拜訪、避免公婆打擾,但前述剖婦產媽媽表示,月子中心會規定「房間裡除了孕婦之外,只能有1位親友在場」(通常是伴侶),並設有保全,可以過濾大量不速之客,對許多深陷家庭問題的婦女來說,這真的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當公公婆婆哭鬧「為什麼不讓我們去看小孩」的時候」,媽媽就可以假裝不好意思地說一句:「也不是我不想讓你們來啦,但就是月子中心規定啊!對不起囉!」

進行產後調養:生完孩子就像大劫歸來,滋補身體是絕對必要

生完小孩,就如同動完10場馬拉松歸來般累到虛脫,該有的營養當然不能少。爸爸不一定是營養專家,雖然養生料理在家也可以做,但這不一定是孕婦需要的,由專業營養師去判斷孕婦該補充什麼,或許更加合適。身體上可能出現的內分泌失調、皮膚老化失去水分、腰部突出,都是這段時間要好好調理的。

不只是身體上的調養,還包含心理上的好好調適心情,媽媽有沒有低潮,會不會得到產後憂鬱症,都該注意。好好調養,才能讓孕婦快速重回青春啊。

24小時護理師專業照護:別以為小孩很好養,隨時都可能死掉的

別以為帶小孩很簡單,新生兒最怕的就是發生黃疸、喝奶脹氣等問題,噎到可能會死掉,若是發燒了,孩子可能還得抽脊髓液檢查(需要簽下切結書,有一定死亡風險)、避免日本腦膜炎,有些患上產後憂鬱症的媽媽還可能會想殺死小嬰兒,而月子中心的一大優點,就是有護理師與醫師長駐,24小時隨時監控狀況。

網友skps5536就分享他在產後護理之家當護理師的血淚經驗,這份工作必須隨時待命,時時檢查嬰兒有沒有過輕、過重或黃疸,也要關心媽媽產後的傷口問題、產後憂鬱,「有的媽媽甚至想殺小孩!」處理這麼多的事情還要保障母子兩人生命安全,一天5000元的收費,真的不算太高。

如何養育小孩:新手父母親甚麼都不懂,有人教讓孩子有最好照顧

在生小孩之前,父母對養育小孩的經驗值當然是0,可能擠奶幾半天也擠不出半滴,新生兒骨骼發育未全、脖子軟趴趴小腦袋晃啊晃,洗澡更是一大挑戰,又累又痛小孩還在旁邊哭鬧,真的很崩潰。

因此進入月子中心的一大優點,就是有專人指導,讓媽媽從擠乳和哺乳開始學習、再學該如何替軟趴趴如布丁般的小嬰兒洗頭,一步一步慢慢學習成為專業的父母親,比起自己胡亂摸索到虛脫無力,這真的有效率多了。

不用勞煩長輩:又不是阿公阿嬤生小孩,再讓他們辛苦一次很不孝

或許有人會說,小孩交給阿公阿嬤帶就好了,何必去月子中心——拜託,爸媽辛辛苦苦把你養這麼大,你捨得自己生小孩以後再讓他們累一次嗎?還沒玩到孫子就要先把屎把尿、被小孩哭聲轟炸到每天黑眼圈,對自己爸媽也太不公平了吧?

成為爸媽以後就應該學習獨立了,而不是在老爸老媽應該退休頤養天年的年紀,還來個「育兒外包」,把自己爸媽當傭人用。坐月子階段交給專業不用勞煩他們,含飴弄孫再找他們來就好,這樣才算孝順啊。

減輕爸爸壓力:媽媽小孩等你照顧,休息時間趨近於零

讓老婆去月子中心,其實也是替自己減輕負擔。若白天忙著工作壓力大到翻、回家要煮補品給老婆吃、半夜還要每隔4小時聽小孩哭鬧,誰受得了?月子中心有專人好好幫你照顧老婆小孩,讓你毫無牽掛去上班,其實很划算。

爸爸網友ayakiax就分享他的真實經驗,老婆剛生完小孩時,他必須要3小時餵一次奶,一開始半滴都擠不出來,乳量變多時卻可能堵塞乳腺發炎、痛不欲生,小孩也未必會乖乖喝奶,可能一喝就吐光,「那你是要餓死他還是吊起來打?X(消音),當然是重餵啊!」千萬別小看帶小孩有多累啊。

有些人覺得產後護理之家一天收5000元起跳實在太高,但仔細想想,這些錢包含專業營養師調配的三餐和點心、護理師對媽媽與嬰兒24小時的健康照護,一分錢一分貨,貴得其實有道理。

要不要坐月子或要坐多久的月子,本來就因個人體質而異,但不可否認的是,所有媽媽都是費盡千辛萬苦才把孩子生下,那負擔絕非男人可以想像。若再有人嘲諷「美國婦女可以過幾天就進公司,也沒在坐月子」,不妨回他一句「美國身高動輒180,你有嗎」。台灣生育率一天比一天低,別再對孕婦不禮貌了,否則誰還敢生小孩?

看完這篇,記得跟辛苦的爸媽說聲謝謝吧!

★蘊荷芳產後護理之家★

參考資料:https://info.babyhome.com.tw/article/16755

安全用藥8守則 孕婦一定要知道!

台中孕婦裝                            日系孕婦裝                             韓國空運孕婦裝

懷孕最好不要生病,因為生病也不能吃藥?關於懷孕期間的禁忌百百種,面對服用藥品問題,大多數人秉持保守態度,認為藥品會導致畸形兒,因此即便生病也堅決不看醫生不吃藥,然而,確保孕期安全用藥應該是計畫懷孕的婦女必做功課之一,懷孕用藥到底會不會傷害寶寶,以下8點說分明:

1) 吞了幾顆藥物對胎兒的影響絕對比大家想像的要小很多/

大多數常用的藥物,比方說感冒藥、消炎藥等,都是安全等級的藥物。一般來說,等級為A、B或C的藥物(參見附表)都是安全的藥物。何況,只有吃幾顆或幾天的藥,胎兒吸收進去的量其實相當有限,影響真的不會很大,有媽媽因為吃了兩天的感冒藥後才知道懷孕,就不敢繼續懷孕,可說是小題大作。

2) 健康食品都是安全的/

綜合維他命、葉酸、鈣片、深海魚油、綠藻素、珍珠粉等等,都是健康食品,懷孕的任何時候吃都是安全的。至於中藥方面,只要成分確定,由中醫師開立的藥物,應該也都是安全的。

3) 貼的、擦的、抹的藥物幾乎都非常安全,不論是在什麼周數期都可使用/

藥物經由皮膚吸收的量很少,而且大多數進入體內的藥物,也停留在皮下居多。會穿透皮膚,進入血管,再流到子宮,經胎盤吸收到胎兒身上的量,已經是微乎其微了。

4) 懷孕三個月後,就算吃了比較不安全的藥物,對胎兒發育的影響其實也不大/

胎兒生長分成幾個時期,而前三個月就是所謂的器官發育期。這時候的腦部脊椎正在閉合,心臟正從一條管狀物慢慢摺成幾個空腔,進而發育成心房心室等構造,這時候,當然藥物對於胎兒的影響最為明顯。等到三個月後,器官已經發育完成,四肢顏面也已經成形,胎兒的變化僅僅在於從小心臟變成大心臟,手腳變大變長而已,所以藥物的影響相對來說就小很多了。

5) 懷孕前三個月,就算是安全的藥物,還是必要的時候再服用/

比方說,如果孕婦在前三個月感冒流鼻水,我會建議她多喝開水、多休息、多攝取維生素C,而不建議吃感冒藥,雖然感冒藥大多宣稱是安全的。大家對感冒要有正確的觀念,感冒不吃藥也會好,而感冒藥只能解除症狀,對於疾病本身幫助並不大,也不會縮短病程,所以並非必要的用藥。

可是如果在懷孕前期皮膚受傷,導致傷口發炎化膿,這時候抗生素就是必要的用藥,因為不服用可能會引發敗血症等等嚴重後果,當然此時安全的抗生素一定是必要的。不過,有一些情況比較特殊,比方說孕婦合併癲癇、甲狀腺疾病等等問題,因為這一類的藥物有很多是等級較為不安全的藥物,在懷孕早期,就需要請教專業的婦產科醫生以評估服藥的必要性了。

6) 給專業醫生判斷/

如果還是不放心,請把藥單,或是整罐藥連同包裝拿給婦產科醫生判斷,千萬別只把藥丸帶過去,因為大多數的醫生都認不出藥長什麼樣子。

7) 藥物的影響很難預測/

醫生在諮詢藥物使用情形的時候,往往解釋很保守,也很不確定,這不代表醫生認為妳吃過的藥物不安全,而是藥物的影響本來就很難預測。

8) 不小心吃藥帶來的壓力,很有可能比藥物本身對胎兒的影響更大/

再次強調,妳手邊拿得到的藥,或是一些簡單常見的成藥,其實在懷孕中都是安全的。我遇過有位媽媽只是在懷孕七個月時吃了一顆C級的止痛藥,就一個月焦慮不堪,不能好眠。我敢說,媽媽焦慮、失眠對胎兒的影響,絕對遠大於一顆藥物。請大家懷孕時務必放輕鬆,寶寶才健康有保障。

漂亮小媽咪

參考資料: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4559

落伍觀念害死產婦 別忘媽媽才是坐月子主角

嘉義到府坐月子                       台南到府坐月子                           高雄到府坐月子

落伍觀念害死產婦 別忘媽媽才是坐月子主角

家有新生兒本應是喜事一樁,無奈錯誤的坐月子觀念,卻添了憾事一樁。中國日前竟傳出產婦在家坐月子,因誤信落後的觀念,指月子期間不能著涼、吹風,產婦被長輩要求穿長袖、長褲、蓋厚被,且不用電扇、冷氣,產婦最終因承受不了溽暑,活活被熱死。台大幼幼產後護理之家陳經理說,不能吹風、不能吃生冷食、不能洗澡等,事實上是指「不要長時間直吹」,若擔心著涼加件薄長袖即可,孕產婦本身體溫就偏高,不提供空調實在是有點矯枉過正。

根據報導,該名不幸熱死的產婦被送醫時,身上穿著長褲、長袖,家屬說因為正在坐月子,怕著涼生病,才讓產婦多穿點,這期間,家裡也堅持不開電扇和空調,還讓產婦蓋被子臥床,一連串錯誤的坐月子觀念,才導致產婦竟然在家中暑。

有多年照顧產婦及新生兒經驗的台大幼幼產後護理之家護理長說,無論在月子中心或是在家「坐月子」,主體都應該是產婦本人,依照產婦本身的需求來提供照顧,千萬不要因為一些錯誤、老舊的觀念,硬要提供產婦不需要的關心,或是要求產婦一些不合理的事,像是不洗頭、夏天不吹冷氣,「生產中歷經如此大的壓力與關卡,產後需要好好放鬆、休息,來恢復身心,尤其很多媽媽要哺餵母乳,放鬆心情才能有好的奶量,對寶寶也有幫助。」

「許多準媽媽在挑選、參觀月子中心的時候,都會提到想住月子中心,是擔心坐月子期間讓長輩太過操勞,或者擔心婆媳間為飲食、照顧新生兒等問題,觀念不同,造成矛盾、甚至衝突。」台大幼幼月子中心護理師說,月子中心能提供產婦最專業的照顧,不用擔心新生兒洗澡、衣物換洗等,阿公、阿嬷也不用忙著煮補品,只要歡喜來探望孫子就好。

月子中心營養師也說,許多婆婆升格當阿嬤太開心,時刻都想多做點什麼,為媳婦熬湯、準備米酒水等等,但未必考量到媳婦的飲食習慣,媳婦作為晚輩,多半不好意思拒絕,心裡也有壓力。「長輩也未必具備食補、產後飲食的專業知識,準備的飲食固然是自備的、很安心的家常口味,但論多樣性或營養成分,可能還是不如營養師開的菜單。再者,哺乳媽媽每天需要多25%的熱量,一天可能要吃五、六餐,如果家中自行準備,可能一整天都在忙,還不如交由月子中心廚房或月子餐公司處理。」

張子倩醫生提醒,坊間一直有不少坐月子傳言,像是不能吹到風、不能吃生冷食物、不能洗澡洗頭等,事實上,都是醫學不發達或衛生環境不好的年代,遺留下來的觀念,主要是儘量保護產婦、避免身體不適,「以不生病為原則,加上尊重產婦個人生活習慣,就能好好坐月子,未必要像傳統上那麼嚴格,例如,產婦在傷口癒合後,就能用熱水洗澡了,但避免盆浴以防感染,這與一般開刀的術後傷口照顧無異。」

愛寶貝到府坐月子

參考資料: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4298/落伍觀念害死產婦 別忘媽媽才是坐月子主角open_in_new

媽咪去哪兒? 產後護理新選擇

月子中心產後醫護指導                                   月子中心台中                          台中北屯區月子中心

媽咪去哪兒? 產後護理新選擇

精緻產後護理之家,提供媽咪與寶寶最安心的坐月子環境

坐月子當度假? 產後護理中心正夯!

31歲的佳怡(化名)於年初喜獲麟兒,在家人的安排下,入住產後護理中心。友人來訪時,對其生活環境均紛紛稱羨。舉凡自無微不至的母嬰照護、比照飯店規格的房間,或是每日精心特製月子餐、專人即時諮詢服務等,讓在此坐月子的媽咪們,每天生活都有如度假般的放鬆、悠閒。就連佳怡60歲老母親來訪,都不禁表示,如果當年生產完有這樣的待遇享受,自己就會有多生幾胎的熱情與動力了!

現代社會經濟發達,女性從家庭邁入職場,雙薪家庭已儼然是常態。也因此,為迎合現代職業女性的需求,幫助媽咪生產後調養得宜,容光煥發的回到職場,兼顧工作與家庭,有關「產後護理」的觀念,也愈來愈普及。尤其台灣為一高齡社會,退休年齡也逐年升高,以往傳統女性多待於家中,由公婆為媳婦坐月子的習俗,在老一輩仍可能忙於工作的現代,也逐漸被新興的「月子中心」、「產後護理中心」所取代。

「照護比高」首重母嬰需求 精緻產後護理中心興起

座落於北市交通樞紐幹道上,就有間僅有8床的精緻產後護理之家。經營業者楊其璋經理表示,有別於醫院附設或普遍大型坐月子中心,院內人員照護比高,每日全天三班照顧寶寶,同一時間能投注於每位媽媽的關懷、照護也更多;次要特色則是周延縝密的感控,不僅人員進出須測量體溫、戴口罩,院內公共區域每日也會定時以紫外線消毒。處處悉心經營,均以媽媽、寶寶的健康為考量出發點。除此之外,院內醫療團隊陣容堅強,含括婦產科、小兒科、醫美科等醫師,無論是媽咪產後醫護指導及諮詢,或寶寶的定時健康檢查,均具備完善規劃。

量身打造符合需求 貼心感受家在身旁

服務多年的資深護理長羅少彤則表示,因護理之家營造的溫馨氛圍,以及24小時的貼心服務,讓許多住宿過的媽咪,不僅誇讚護理人員都將媽媽、寶寶當成自己親人、親生的來照顧,更有不少人會帶著長大的小朋友回來探訪。羅護理長分享,就曾有一位媽咪在懷孕七個月時發現子宮有腫瘤,後證實為卵巢癌,須提前剖腹生產,在坐月子期間體會到護理之家對早產寶寶完善的評估、照顧後,在住滿一個月離開去接受治療時,因擔心生病的自己與家人會無法分心好好照顧寶寶,便選擇讓寶寶在此續住3個月,所幸治療後媽媽恢復健康,而早產的寶寶也在這期間平安健康的長大了。

產後調理不可少 美麗媽咪綻笑靨

「坐月子」對每位產後女性來說均是不可或缺的調養黃金期。除了善用這段時間調養身體,避免留下腰痠、背痛等後遺症,也可在重返職場、正常生活前,留一段緩衝期,預習從「人妻」升級「人母」將面臨的新挑戰。只要依循專業醫護人員的叮嚀,循序漸進調養身心,相信每位母親與寶寶都能綻放最快樂的笑靨。

★蘊荷芳產後護理之家★

參考資料: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5518

孕媽咪養胎不長肉!必備5大營養素,體重不亂飆

高雄孕婦裝                         上班孕婦裝                         台南孕婦裝

孕期體重控制,一直是女性關心焦點。醫師指出,懷孕期間若想將體重控制得宜,可先知道自己孕前身體質量指數(BMI),也就是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BMI小於24屬於正常指數,孕期體重可增加10至14公斤,且必須注意體重增加的速度,避免過胖或是營養不足。

根據馬偕醫院針對2700名孕婦所做的一項最新本土調查發現,懷孕前BMI不要超過24,生產時BMI不要大於27,如此在生產時母子均安的機會較大。馬偕醫院婦產部高危險姙娠科主任陳震宇醫師指出,孕媽咪懷孕期間,雖然不適宜減重,但體重控制很重要,會直接影響到孕婦本身與胎兒的健康。

孕期體重管理 BMI是關鍵

事實上,體重過輕或過重對孕婦及胎兒都不好,調查發現,孕期體重過輕時,會增加早產及低體重兒;反之,過重則會增加剖婦生產、產後出血,及子癲前症等高風險,建議孕前BMI應維持在18.5至24,或5至75百分位;生產時,BMI應維持≦27,或5至75百分位為宜。

不過,懷孕期間體重該增加多少才好,並沒有一定答案,而是依孕前身體質量指數(BMI)作為參考,並應注意體重增加的速度。如懷孕前BMI小於18.5,屬於體重過輕者,整個孕期建議增加約12.5至18公斤,第2、3孕期每週增加0.5至0.6公斤;BMI介於18.5至24.9標準體重者,則建議增加11.5至16公斤,於第2、3孕期每週增加0.4至0.5公斤。

至於孕前體重為過重或肥胖、BMI在25至29.9者,體重增加則應控制在7至11.5公斤;BMI大於30者,屬於肥胖的準媽媽,整個孕期體重增加不應超過5至9公斤。

孕期體重控制很重要,只要秉持「吃的好、不如吃的巧」的原則,就能將孕期體重控制得當。

孕期體重控制很重要,只要秉持「吃的好、不如吃的巧」的原則,就能將孕期體重控制得當。

養胎關鍵:吃的好、不如吃的巧

同時,陳震宇醫師也提醒,正確飲食攸關孕期體重管理,孕婦一般在初期每天約多增加150卡熱量的攝取即可,12週前體重較孕前約增加1至2公斤,等到中後期則每天可多增加300大卡的攝取,控制在每週約增加0.5公斤,經常測量體重,可避免體重增加速度失控。

只要秉持「吃的好、不如吃的巧」的原則,就能將孕期體重控制得當,並使胎兒獲得良好的營養,但在食物當中也有許多「不碰為妙」的清單,例如容易引發過敏的帶殼海鮮、芒果、巧克力,及不新鮮的魚類,儘量少吃或不吃;而高油脂、油炸類、醃漬類、高鹽分、燻烤類或辛辣味等重口味的烹飪及調味方式,都會刺激腸胃,不利於孕婦消化及吸收。

另外,咖啡、茶、可樂及酒類等含有咖啡因及酒精的飲品,也最好避免,以免影響母體健康與胎兒的成長發育;食物最好都經過烹飪,避免生食肉類、生魚片、蛋,否則恐增加細菌感染的機率。

體重控制:補充5大營養素

其次,懷孕期間,建議孕婦應多補充5大營養素,幫助胎兒及身體所需的營養。

  • 1.蛋白質:建議多補充優質蛋白質,如豆、魚、瘦肉、蛋、奶製品等,都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
  • 2.葉酸:要多補充葉酸,幫助寶寶腦神經的健全發展。一般食材中如綠色蔬菜、全穀根莖類、豆類等都含有葉酸,一般孕婦每日攝取0.4mg的葉酸即可,若有特殊情況可諮詢醫師、營養師的營養補給建議。
  • 3.鈣質:可多食用富含鈣質的食材,如奶製品、小魚乾、綠色蔬菜、黃豆製品(如豆腐、豆干、豆漿)等,以天然食材為補鈣的首選為佳。
  • 4.維生素:懷孕過程中也需要補充鈣、鋅、鐵等微量元素,以及維生素A、B、C等,因此,建議也可徵詢醫師建議吃適合孕婦吃的綜合維生素,以補充所需的營養成分。
  • 5.DHA:可以幫助寶寶腦神經的正常發育生長,日常飲食中可適量從深海魚類、藻類、亞麻仁油等攝取DHA,或徵詢醫師建議,選擇魚油等保健食品來補充。

 

漂亮小媽咪

參考資料: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34/55789

10大新生兒照護步驟式教學(下)

全省到府坐月子                            24小時月嫂                      9小時月嫂

說起照護新生兒,的確讓不少新手父母感到忐忑不安,擔心自己做不來或做不好,而沒能把寶寶照顧好。本文針對10大新生兒照護,提供要點與步驟說明,讓父母了解如何照顧寶寶。其實,只要父母有心學習並勤於練習,相信很快就能上手,成為寶寶的最佳照顧者!

10大新生兒照護步驟式教學(下)

抱姿

正確抱給安全感

任誰都想抱一抱新生兒,但又擔心不小心讓軟綿綿的身軀受傷,學會正確的抱法,適時給個抱抱,傳遞父母對寶寶的愛,更讓他擁有最珍貴的安全感。

要點1‧保護頭頸部

新生兒的身形特色是頭大身體小,加上頸部肌肉仍未成熟,沒有足夠的力量支撐頭部重量,林嘉琪護理長指出,抱寶寶的時候,務必以手掌到手腕托住頭頸、手前臂支撐身體,另一手則托住臀部,讓寶寶的前、後、中心處,都有被支持住,比較穩固,對媽媽來說也比較好使力。

要點2‧不要直著抱

新生兒的頭部占身體比例約1:4,若直著抱寶寶,頭部重量會全部壓在頸椎上。尤其寶寶在1~2個月大時,頸部肌肉發育尚未成熟,長時間直著抱寶寶,可能影響日後的脊椎發育,林嘉琪護理長提醒,「抱新生兒應採橫抱方式,且避免長期抱在懷中,對日後骨骼成長產生不良影響」。

要點3‧動作要輕柔

不論是把寶寶抱起或是放下,動作都要輕柔,避免抱得太快太急,而不小心摔傷了寶寶;林嘉琪護理長提醒,特別是在安撫哭泣的寶寶,要注意因耐性用盡而有大力搖晃寶寶的動作,因為寶寶的頭頸部穩定性與腦內構造還未成熟,無法承受加速與減速的巨大外力,容易因此而陷入難以挽回的傷害。

步驟

 

Step 1:媽媽以一手從寶寶的頭和脖子間的側邊滑入,手掌姿勢應是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分開,四指併攏,以支點分散托住頭、頸、後肩。

Step 2:另一手由寶寶的屁股伸進以托住嬰兒下半身。提醒媽媽以彎腰姿勢抱起寶寶。

Step 3:扶穩後,手掌位置固定,再順勢抬高。此時,寶寶尚與媽媽身體有些距離。

Step 4:手臂慢慢地往上,將寶寶托高,直到媽媽胸前。

Step 5:將寶寶緩緩地移往某一側的肩膀,此時媽媽與寶寶仍存有距離。

Step 6:將寶寶輕輕靠在肩膀上,一手持續支持著後頸和頭部,另一手從臀部穩穩托著,即可穩穩地抱住。

特殊狀況‧慎防媽媽手

經常抱小孩或擠乳,讓手部長時間維持在同一種姿勢,小心!時間一久,容易發生俗稱「媽媽手」的「橈側狹窄性肌腱滑膜炎」,主要症狀為大拇指外側靠近手腕處的兩條肌腱發炎,導致拇指感到腫脹疼痛而無法用力,疼痛甚至可延伸至前臂,這也是許多新手媽媽常見的「症頭」。疼痛症狀可能是急性發作或漸進式,當急性發作時,可藉由藥物或副木、護具治療,立即明確的改善症狀。同時,必須讓手能適當休息,減少進一步的傷害。

林嘉琪護理長提醒,平常多注意可預防媽媽手的發生,如:抱寶寶時,儘量將五指併攏托住身體,手掌、手腕成水平狀,平均分攤寶寶的重量,可避免寶寶的重量完全由虎口及大拇指承受,這樣就不容易讓大拇指受傷;擠乳時,不要過度使用拇指,或是以同一姿勢持續太久時間。若有需要,不妨穿戴護具,以達到舒解大拇指肌腱的作用。感到手腕處有不適症狀時,應及早就醫,千萬不可勉強繼續撐著,而讓情況變得嚴重。

10大新生兒照護步驟式教學(下)哭泣

了解寶寶語言

寶寶學會說話前,哭泣就是他與外界溝通的語言,寶寶跟成人一樣,有情緒變化,也有不同需求,只是他用來表達感受的方式就是哭泣!

要點1‧新生兒適應新環境

很多人總覺得新生兒愛哭,而哭又表示是肚子餓,只要哭就覺得是寶寶肚子餓,林嘉琪護理長指出,寶寶哭泣的原因很多,除了肚子餓要喝奶之外,還可能是光線強、聲音尖銳、尿布濕了,讓寶寶覺得不舒服而哭,也可能想要父母的抱抱,「請父母多花時間與寶寶相處,讓他有安全感,以適應這個與子宮截然不同的新環境,相信寶寶哭泣的次數會減少。

要點2‧從哭聲辨別需求

其實寶寶的哭聲隨需求不同而有所分別,林嘉琪護理長指出,只要父母願意多花點時間與寶寶相處,且善於觀察每一次的哭聲差異,很快能從哭聲辨別寶寶的需求為何,並適時給予滿足或安撫。由於哭泣是寶寶與外界溝通的語言,父母千萬不要因寶寶哭而自責「沒有照顧好寶寶」,要對自己有信心才是。

要點3‧哭了要即時回應

是否寶寶一哭就要抱起來秀秀,各家說法見仁見智,就視父母願意相信哪一種論調。然而,當寶寶發出訊號,最需要大人給予回應,讓他感受與世界有所連結,並受到歡迎。林嘉琪護理長建議,與其苦惱寶寶哭了是否要馬上抱起來,不如先讓聲音傳到寶寶的耳裡,讓他從善意的回應中,了解自己受到父母重視,以此奠定良好的依附關係。

步驟

Step 1:參考上一餐餵奶時間,確認是否肚子餓要喝奶了?

Step 2:觀察「尿濕顯示」,檢查寶寶的尿布是否濕了或是便便了?

Step 3:褪去寶寶衣物,檢查是否被蚊蟲叮咬或有異物在身上?

Step 4:幫寶寶量體溫,看寶寶是否有發燒狀況?可能是穿多了或是環境溫度高,可先幫寶寶減少衣物,或是讓環境降溫。

Step 5:確定沒有以上問題,寶寶仍哭泣,有可能只是想撒嬌,不妨抱起寶寶加以安撫,看看是否會減緩哭泣?

Step 6:若寶寶的哭聲持續尖銳、微弱呻吟,甚至哀嚎連連,可能表示身體有不適狀況,建議儘快就醫。

特殊狀況‧無法止住的哭泣‧需要緊急就醫

華一鳴醫師指出,出生前3個月是寶寶最會哭的時候,高峰期則落在6週大。既然哭鬧難免,還需要新手父母用多一點的耐心面對。然而,當寶寶哭鬧不休,父母所能做的都做了,即處理生理因素,包括餓了、尿布濕了、溫度過高過低或需要安撫等,仍然無法止住寶寶的哭泣,他表示,「必須考慮是否有醫療因素造成寶寶哭鬧不休,建議父母送醫讓兒科醫師檢查,以確認或排除是否有醫療問題」。

即使夜半時分需要掛急診,也是必要之舉,「如果真有問題,要解決;排除有問題,更是讓父母放心」,他曾聽聞有兒科醫師輪值急診,一個晚上有5個寶寶因哭鬧不休而被父母送來急診,檢查後都無大礙。可見寶寶半夜哭鬧不休,的確很困擾新手父母。他說,通常寶寶出生兩週以後,常見因腸絞痛而持續哭鬧,但新手父母很難判斷寶寶是否因腸絞痛而哭鬧,需要兒科醫師診斷,了解狀況後,才知道該如何應對寶寶的哭泣。

10大新生兒照護步驟式教學(下)

按摩

感受父母的愛

對嬰幼兒而言,透過身體接觸,可感受照顧者對他們的接納與喜愛,因此,利用按摩的撫觸方式,可增進親子間的親密感與依附感。

要點1‧按摩好處多

愈來愈多關於撫觸的研究顯示,撫觸,對生命的成長有著關鍵性的影響。而「嬰幼兒按摩」正是一種既溫柔又充滿愛的撫觸方式!由於嬰幼兒按摩不只對身心發展有好處,更利於與雙親建立更親密關係,進而讓寶寶的情緒穩定與充滿安全感,對未來發展良好的社會關係多所幫助。

要點2‧早開始早好

林嘉琪護理長指出,親子按摩愈早開始愈好,就從新生兒時期開始,每天利用洗澡後或不餓不鬧的時間,約花上5至15分鐘為寶寶按摩,讓寶寶在撫觸間享受完美的情感連結。對於哭鬧較多且不易安撫的寶寶,父母不妨利用按摩安撫寶寶的情緒,讓情緒變化趨於穩定狀態。

要點3‧專注於寶寶

幫寶寶按摩時,請父母全然將注意力放在寶寶身上,才能讓寶寶專心享受按摩的快樂。一邊按摩,可一邊跟寶寶說話,如:介紹按摩的部位或分享心情,若寶寶有回應,即給予更多鼓勵的話語,藉此產生良性的親子互動,也有助增進寶寶的語言能力。林嘉琪護理長提醒,萬一按摩到中途,寶寶突然情緒不佳,可中斷按摩,待狀況好轉或隔日再做。

步驟

 

Step 1:選擇合適時間進行,保持室內溫度約攝氏26至28度,讓寶寶趴臥在大毛巾上(脫光衣物,可保留尿布)。

Step 2:準備按摩油並先倒在手上搓揉。可先將雙手以大面積並帶點重量靜放在寶寶背部,並告訴寶寶,「我們要來按摩背部了」。

Step 3:頸背部按摩:一手滑按到臀部以穩定身體重心,另一手則由頸部緩慢滑到臀部,來回數次。

Step 4:背部梳式按摩:將手張開,五指略為分開呈梳子狀,以指腹平貼背部,由頸部下梳至臀部,再返回頸部反覆梳按數次。

Step 5:手掌與手指按摩:輕壓手掌下緣的肉墊,緊握的小手會自然張開,接著按摩5根手指。由指跟到指尖的方向,輕輕搓揉每一隻手指。

Step 6:足底按摩:雙手捧住小腳,大拇指平貼底足,一前一後滑推由足跟平撫至腳趾,來回數次。

特殊狀況‧觀察膚色察覺有黃疸

醫師表示,寶寶出院前會接受黃疸測試,若是數值偏高,卻又還不到留院治療的標準,會予以追蹤,請父母務必配合醫囑返院檢查。「雖然需要追蹤,但大部分寶寶的黃疸並沒有問題」。通常喝配方奶的寶寶,黃疸約7至10天會消退,「如果後來再出現即一定有問題」;母乳寶寶的黃疸則維持約3至12週,最高峰在7至21天,之後,黃色的範圍愈來愈少,「不需要擔心,仍可繼續餵母乳」。

若寶寶出現胃口或精神不佳、發燒、大便顏色變淡或變白、黃疸消退後又變明顯等情形,一定要將寶寶帶給兒科醫師診治。另外,黃疸持續超過1個月以上,雖然大部分是因餵母奶所致,但考量到也有可能是「膽道閉鎖」造成,建議仍須給兒科醫師診治,必要時接受抽血檢查。

因新生兒膚色偏紅,要以膚色斷定是否泛黃並不容易,建議媽媽利用幫寶寶按摩時觀察寶寶膚色,「在光線充足的地方,用大拇指輕壓寶寶的皮膚把血擠開,然後放手,在回復原先膚色的1秒內,應該是白色卻泛黃,就是黃疸」。一般而言,寶寶黃疸最先出現的地方是眼白和臉,隨著黃疸變嚴重,膚色會由頭往腳變黃;慢慢退去時,則是由下往上慢慢退去,「觀察眼白,如果連眼白也不見黃,就是沒有黃疸了」。

 

愛寶貝到府坐月子

參考資料: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4993-1.html

10大新生兒照護步驟式教學(上)

台中北區月子中心                             台中北屯區月子中心                             新生兒照顧

10大新生兒照護步驟式教學(上)

說起照護新生兒,的確讓不少新手父母感到忐忑不安,擔心自己做不來或做不好,而沒能把寶寶照顧好。本文針對10大新生兒照護,提供要點與步驟說明,讓父母了解如何照顧寶寶。其實,只要父母有心學習並勤於練習,相信很快就能上手,成為寶寶的最佳照顧者!

餵奶

喝多少餵多少

為人父母莫不希望寶寶能多喝一點ㄋㄟㄋㄟ,好快快長高長壯,不過,新生兒的食量並不大,父母千萬不要太心急,要給寶寶時間適應新環境喔! 

要點1‧認識新生兒食量

剛出生的寶寶食量不大,可用「一顆彈珠」來形容胃的大小,請不要擔心寶寶有吃不夠的問題,大直永佳產後護理之家護理長林嘉琪表示,「寶寶的胃容量小且缺乏彈性,所以,一次無法吃太多,而必須分很多次吃,因此,需要媽媽做好心理準備,隨時要餵寶寶喝奶」。通常出生1週後,寶寶的喝奶狀況會進入穩定狀態。

要點2‧觀察寶寶動作

雖然寶寶餓了會哭,但不要等到寶寶哭了才餵奶,林嘉琪護理長指出,「當寶寶小嘴會張啊張的,同時,不斷地吐舌,好像想要吃東西的樣子,加上頭動來動去像在找東西似的,就是寶寶釋放想喝奶的信號」。

要點3‧尊重寶寶食量

每個寶寶喝奶的次數與奶量各不相同,不論是喝母乳或配方奶,都請媽媽順著寶寶的身心需求,餓了就餵,或觀察寶寶的喝奶狀況,建立屬於自己的喝奶頻率與奶量。請媽媽放輕鬆,吃是寶寶的本能,當他餓了自然想喝奶。

步驟

Step 1:媽媽先喬好讓自己覺得舒服的姿勢,若有需要,事先備好可用於支撐用的哺乳枕或靠枕。

Step 2:一般人多採「搖籃式」餵奶,讓寶寶的頭枕在媽媽手肘內側,臉面向媽媽乳房,肚子緊貼媽媽的胸部與腹部,耳朵、肩膀與髖關節成一直線。

Step 3:從媽媽的角度只見到寶寶一隻耳朵、半個鼻子,確認寶寶下唇含住的部分比上唇多,並有規則律動的臉頰。一邊喝約15至20分鐘,可考慮換邊吸。

Step 4:換邊前,先幫寶寶拍嗝,將手掌拱成杯狀,帶點力道,輕拍背部,注意寶寶的頭頸需要以手輕托,一手以虎口扶助寶寶下巴。

Step 5:換邊可改用「橄欖式」餵奶,將寶寶擺放在腋下位置,身體要有適當支托。媽媽一手輕托寶寶的頭,但不要施壓。

Step 6:寶寶喝飽了,嘴巴會自然鬆開,而且呈現一副滿足的表情。

特殊狀況‧新生兒溢奶或吐奶,怎麼辦?

如果寶寶有溢奶或吐奶的狀況,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主治醫師華一鳴指出,「注意寶寶的呼吸道保持暢通,並儘速將殘留嘴邊的奶漬擦去,避免刺激寶寶嬌嫩肌膚」。他解釋,因新生兒的賁門括約肌尚不成熟,使得吞進的奶水容易逆流而上,從嘴角溢出,若量少且次數不多,並未影響體重生長,並不需要擔心,「若是量大,且3、4個月大仍會溢奶,就要擔心胃食道逆流的問題是否嚴重」。

華一鳴醫師表示,改善溢奶的方式為:少量多餐、勤拍打嗝、讓寶寶喝奶後直立至少15分鐘以上,甚至睡覺時可讓寶寶側躺,但建議有大人隨時在旁照顧,避免發生意外。「溢奶狀況嚴重一點就是吐奶,也能以前述方式改善」,若狀況仍未改善,需要進一步評估是否使用藥物。

至於吐奶是否嚴重,「則要從發生頻率、吐奶的量與內容來看,若是每餐必吐且合併身體不適(如:胃口差、精神不佳),吐出量幾乎是吃進去的一半以上,吐出的若不只有奶水,還有血絲或膽汁,甚至吐出時噴射很遠,就一定有問題」。

華一鳴醫師指出,新生兒吐奶嚴重者常見因幽門狹窄而起,「大約出生後兩星期,吐奶狀況愈來愈嚴重,吃完必吐,且多以噴射狀吐出,吐完又想吃,因吃進與吐出的量相當,影響了體重生長」,確診後多以手術治療。

消毒

避免病從口入

寶寶的腸胃道免疫機能還未上軌道,若是選擇瓶餵,務必做好奶瓶、奶嘴等食器的清潔消毒,避免寶寶「病從口入」,對健康造成不小的影響。

要點1‧奶垢殘留易生細菌

由於奶垢易殘留在奶瓶上而滋生細菌,一旦細菌進入腸胃道,就會引起細菌性腸胃炎,重則造成發燒而出現敗血症等全身性感染,對寶寶健康有不小的影響。林嘉琪護理長提醒,「做好奶瓶、奶嘴的清潔,讓寶寶毫無後顧之憂的喝奶,才能撐起身體健康的第一道防線」。

要點2‧清洗後務必消毒

以自來水清洗過的奶瓶,上面留有未瀝乾的水分,萬一水源被汙染的話,就容易讓細菌與奶水一起進入體內,因此,清洗過後,需要透過高溫消毒,以殺死細菌。建議消毒至少到寶寶6個月大,若寶寶腸胃狀況特殊,可視情況延長。

要點3‧正確使用消毒鍋

若是使用蒸氣式消毒鍋,奶瓶要倒著放進鍋內,才能讓蒸氣進入瓶內;如為紫外線消毒鍋,奶瓶必須以瓶口朝上的方式放入鍋內,奶瓶內才能受到紫外線照射,奶嘴則以不重疊的方式散開擺放。林嘉琪護理長補充,「消毒鍋的使用是以高溫達到殺菌效果,仍必須定期清理消毒鍋,使其發揮更好的效果」。

步驟

Step 1:確實拆開奶嘴、奶瓶,把瓶中剩餘的奶渣倒掉,再進行清洗。

Step 2:以奶瓶刷刷洗瓶身去除奶垢,如果不用清潔劑,可用熱水將奶瓶沖淨,但容易有洗不乾淨的隱憂;若使用奶瓶清潔劑,務必沖洗乾淨。

Step 3:將奶嘴蓋、奶嘴與奶嘴固定圈拆開,依序清洗。

Step 4:奶嘴頭的細微處與瓶蓋螺紋處,需要使用奶嘴刷或棉花棒刷洗,避免藏汙納垢。

Step 5:奶瓶刷的材質主要有尼龍刷、海綿刷及矽膠刷,務必注意奶瓶刷應定期清潔及更換,另外,奶瓶夾、消毒鍋與安撫奶嘴等,也要定期清洗消毒。

Step 6:清潔完畢的奶瓶、奶嘴,需要加以消毒,才可讓寶寶使用。不論是用哪一種消毒鍋,都應正確使用,才能發揮消毒效果。

特殊狀況‧正確沖泡配方奶

若媽媽因故而無法哺餵母乳,不得不使用配方奶,請務必正確沖泡。沖泡前,應確認沖泡配方奶的水煮沸,再放涼沖泡。華一鳴醫師提醒,「根據WTO的建議,因配方奶粉不是無菌產品,應使用70℃的水沖泡,以殺死可能含有引起嚴重疾病的病原體,這對一些免疫缺陷的寶寶是必要之舉」。當然,讓寶寶喝奶之前,得先滴在手背上測試溫度是否適宜?

此外,不同品牌的配方奶各有不同的沖泡比例,「使用罐中所附的湯匙,並依說明沖泡,先放入寶寶喝奶量的水分,再依規定倒入適當的匙數」,以寶寶喝180c.c.為例,若是一匙以30c.c.的水沖泡,就先倒入180c.c.的水,放入6匙的配方奶,一匙是指一平匙,無須刻意舀多或壓實匙內的奶粉,而破壞原先設計的濃度。

華一鳴醫師補充,濃度較高的奶,易讓寶寶拉肚子;濃度較稀的奶,因營養被稀釋,無法提供足夠的養分給寶寶,會造成寶寶營養不足,而有長不大(即體重不增加)的情況,長久下來,可能有體內電解質不平衡的隱憂。

10大新生兒照護步驟式教學(上)

尿布

勤換保持乾爽

新生兒的肌膚嬌嫩又脆弱,包上尿布的小屁屁也不例外,容易受到尿布包住的濕氣和排泄物的刺激,而出現紅屁股,最佳的預防方式就是勤換尿布。

要點1.新生兒邊吃邊拉

新生兒有邊吃邊拉的情況,這與嬰兒腸胃生理功能「胃-大腸反射」動作有關,只要有食物進入胃內,腸子就會出現反射性蠕動,所以,寶寶會一邊喝奶,一邊解便。由於母乳好消化好吸收,喝奶次數多於喝配方的寶寶,國泰綜合醫院嬰兒室護理師黃雅文表示,母乳寶寶一天可能需要換8至9次以上的尿布,建議最好每2至3小時幫寶寶確認尿布是否需要更換。

要點2.確認更換時機

寶寶喝奶的次數與時間較頻繁,建議可將喝奶前後做為尿布是否更換的依據。黃雅文護理師指出,餵奶前可藉由換尿布的動作喚醒寶寶,不但可讓寶寶專心喝奶,也能讓他在尿布乾淨的時候安穩入睡;餵奶後,腸胃則會開始蠕動,自然也會開始排泄。因每個寶寶的特質不同,可透過觀察了解寶寶的「步調」,以給予最合適的照護與清潔。

要點3.用心選擇尿布

一般而言,吸收力強、不易回滲、材質透氣,能讓屁屁保持乾爽,是媽媽選購尿布時的重要考量。市面上販售的尿布品牌各有主打特點,建議父母可多嘗試與比較,以找出最能讓寶寶感到舒服的產品。此外,提醒父母,隨著寶寶的成長,必須適時更換尺寸合宜的尿布。

步驟教學

Step 1:將乾淨的尿布與清潔用品備於一旁,讓寶寶躺在大毛巾或墊子上,可預防大小便弄髒床單、沙發等。

Step 2:撕開尿布左右兩側膠帶並各自對黏,避免黏住寶寶的肌膚、衣物等。

Step 3:掀開尿布,若是小便可直接更換;大便則須使用濕紙巾擦拭股溝與生殖器官,並確認擦拭乾淨。或可水洗屁屁,再用軟布輕輕拍乾。

Step 4:將乾淨的尿布墊在髒尿布的下方,再將髒尿布抽出、捲起,放置於一旁。 

Step 5:新尿布則順寶寶腰圍確實黏貼,並確認兩側皆可放入一根手指頭的寬度為最適鬆緊度。

Step 6:將包覆在寶寶大腿的防漏側邊拉出、整理,確認不會過鬆或過緊。

特殊狀況‧預防尿布疹

尿布疹是一種接觸性皮膚炎,好發於腹股溝,而形成尿布疹的三大要素為:細嫩的皮膚、刺激物(大小便)與尿布磨擦。輕微的尿布疹只會出現局部發紅,較嚴重則會出現破皮、流膿的症狀。

亞東紀念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佳容表示,台灣不分季節都屬於潮濕型氣候,只要寶寶大小便的次數較多,父母又沒有勤於更換尿布,就容易產生尿布疹。預防尿布疹最好的辦法就是「勤換尿布」,輕微的尿布疹只要勤換尿布與重視清潔,一般3至4天就可痊癒。

★蘊荷芳★

參考資料: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4991-1.html

孕婦睡不到6小時 妊娠糖尿病風險增2.84倍

孕婦裝品牌推薦                        平價孕婦裝                          加大孕婦裝

受到「一人吃,兩人補」的觀念影響,加上懷孕期間缺乏適當運動,以致國內孕婦的體重總在孕期節節上升,罹患妊娠糖尿病的比例也隨之上升。

  • ▲良好的睡眠品質是孕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課題;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曾翌捷)▲良好的睡眠品質是孕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課題;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曾翌捷)

據估計,台灣妊娠糖尿病的盛行率恐高達10%。為了避免妊娠糖尿病的相關併發症,常規的血糖篩檢、嚴格的飲食控制、適當的規律運動,甚至使用降血糖藥物,都是妊娠糖尿病衛教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但最新研究指出,充足睡眠可能是妊娠糖尿病防治的最後一塊拼圖。

根據《睡眠醫學回顧》(Sleep Medicine Reviews)今年10月發表的研究報告:與擁有充足睡眠的孕媽咪相比,每日睡眠少於6小時的孕婦有較高的風險罹患妊娠糖尿病。

美國學者羅伊塔可醫師(Sirimon Reutrakul)的研究團隊共收集了12個大型研究的統計資料,包含了1萬7595位受試孕婦,利用電子設備及問卷詳細記錄其每天睡眠時間,並追蹤其後續有關妊娠糖尿病的各項數據。結果發現,相較於每晚睡眠時間超過6.25小時的孕婦,每晚睡眠時間少於6.25小時的孕婦,其妊娠糖尿病篩檢血糖報告會增加10mg/dl,罹患妊娠糖尿病的風險則會增加2.84倍。詳細的因果關係雖然仍待研究團隊進一步釐清,但是羅伊塔可醫師推測,可能是因為缺乏睡眠會增加體內的發炎反應,使得受試孕婦的胰島素抗性增加,進而造成血糖濃度上升。

今年4月《美國婦產科醫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刊登的一篇研究也指出,懷孕中期以後的每日睡眠時間長短與妊娠糖尿病的發生有關。其中,每天睡8-9小時的孕婦,妊娠糖尿病的發生率最低,太長和太短都可能會增加妊娠糖尿病發生的機率。

因此,對於孕期的睡眠問題,孕媽咪千萬不能小覷。除了維持規律的生活作息,適當的運動習慣,及避免咖啡因的過度攝取外,睡前使用3C設備也是現代孕婦影響睡眠的主因之一。

漂亮小媽咪

參考資料: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149526

 

生一個孩子 掉一顆牙?孕婦當心牙周病危機

孕婦裝哪裡買                       孕婦裝                        孕婦裝品牌

俗語說:「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有人解釋為「鈣質流失」,但從牙醫師的角度來看,孕婦掉牙應該是「牙周病」所致。孕期是牙周病最易惡化的時期,提醒孕媽咪們,不論刷牙有無流血、牙齦是否腫脹,都應養成孕期每三個月洗牙一次的習慣!

孕媽咪常會面臨許多身體狀態的改變,懷了第一胎的芯晴也不例外,原本嗜吃甜食的她,開始愛上酸的飲食。孕期進入第24周時,她發現自己刷牙開始會流血,後來牙齦上還長出小小的瘤。這讓平時刷牙習慣良好、每半年定期洗牙的她非常緊張,腦海不僅想起老一輩曾說過:「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齒」,難道真的是這樣嗎?

孕婦掉牙是寶寶偷走

媽媽的鈣質嗎?

醫師澄清,寶寶並不會搶走媽媽牙齒內的鈣質,導致媽媽掉牙。根據衛福部發行的《孕婦口腔健康照護手冊》說明,媽媽的牙齒鈣化完成之後,牙齒內的鈣質不會流出成為胎兒的鈣質來源。

胎兒的鈣質來源是媽媽的日常飲食,孕期第五個月開始,胚胎就開始鈣化。建議準媽咪們從懷孕初期,就多注意飲食均衡,並留意鈣、磷的攝取量。

免驚!孕期牙齦瘤會自然緩解

其實,孕婦掉牙有很多原因,可能是荷爾蒙、內分泌等生理狀況不斷改變,因而牙齦變得敏感,大約五成孕婦在孕期三個月過後,會有孕期牙齦炎。此外,飲食習慣改變、零食和攝食量增加,都會讓口腔環境偏酸,累積大量變型鏈球菌,可能導致蛀牙。臨床上,約50%的孕婦會出現牙齦炎、牙周病等症狀。

至於芯晴牙齦上長的小瘤則是「妊娠性牙齦瘤」,這是因雌激素變化,造成內分泌紊亂,在牙齦上長出像瘤狀的增生物,不會有痛、癢的感覺,但會隨著孕期增加而增大到直徑1.5釐米左右。不過,牙齦瘤通常會在生產完後慢慢緩解。值得注意的是,牙周病不會因為生產而消失,提醒孕媽咪產下胎兒後,還是得乖乖治療牙周病。

漂亮小媽咪

參考資料:https://udn.com/news/story/7022/2796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