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住院期間別輕忽 3件事一定要知道!

月子中心產後醫護指導    月子中心台中    台中北屯區月子中心

對許多即將生產的準媽咪來說,生產是一件令人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事情,尤其是生產之後的產後照護,更是許多孕婦需要知道的資訊。即將生產的新手媽咪常問到:「剛生產完的3天或5天住院期間,在產後病房中,都被安排做些什麼事?接受哪些照顧?」另外,有些狀況要特別注意,例如產後大出血、產婦發燒等,以及一些新生兒狀況,都必須立即告知醫護人員,千萬不可輕忽!

產後住院做什麼事?

我們都知道生產的方式包括自然產及剖腹產,所以對於產後住院期間該知道的事情也不一樣。

自然產

生產後的第一個小時對產婦來說其實是滿危險的,醫護人員需要特別注意是否有大出血及血壓偏低的後遺症,所以需要教導產婦如何自己按摩子宮,可以幫助宮縮止血,因為子宮宮縮不好的產婦會有產後大出血的危險。

宮縮就是產後的子宮強烈之收縮,有助於幫助子宮復原及減少產後大出血。子宮鬆軟就表示宮縮不好,產後初期很容易發生,可藉由進行子宮環形按摩,改善子宮宮縮不好的狀態,減少產後大出血的發生機會,但剖腹生產的產婦則不宜按摩子宮。宮縮會造成疼痛,尤其第二胎以上和餵母奶時的產婦感覺更明顯,通常服用止痛藥後可紓緩疼痛,大約持續3〜4天,疼痛就會消失。

另外剛生產完,陰道、尿道會腫脹,需要觀察的重點是,如果產婦在4小時內仍解不出小便,就要進行插導尿管讓膀胱可以休息。

產後第1天

醫護人員會教新手媽咪清洗會陰部,因為產後初期惡露出現的量相當多,約6週後就會消失。惡露是產後胎盤剝離而產生的子宮內分泌物,自陰道排出,惡露量在產後第1天到第3天為鮮紅色,量也最多。第4天到第9天顏色漸呈紅褐色,愈後面幾天,顏色會逐漸變淡且量也會變少。產後約過了6週後就會完全沒有惡露,若仍出現惡臭及量多現象,就屬異常,需要向醫護人員反映。

由於產婦在生產時消耗許多體力,因此會有產後疲憊感,這時應適當的休息和睡眠,除了配合寶寶清醒的照顧及哺乳外,應多利用時間休息或小睡。而產婦在生產完24小時後,就可以進行溫水泡盆清洗會陰部,產後2小時可以進食及補充水分,餵奶期間可增加補充蛋白質及水分。產後3〜4小時候可以提前下床活動,需注意第一次下床時一定要有家人照顧,可以先坐床緣,等頭不暈時再慢慢下床活動。

另外產後第一天住院期間,護理人員也會教導產婦乳房按摩,以刺激乳腺分泌乳汁,也會教導哺乳動作及技巧。而產後仍會出現疼痛,有可能是間接性宮縮,約持續2〜3天就會舒緩。

產後第2天

孕婦在泡盆後傷口較不痛,出血量也會減少。

產後第3天

產婦在第3天後可能會出現漲奶現象,這時醫院護理人員會教導產婦,學習如何正確哺乳及擠奶,以保持乳腺暢通。

剖腹產

剖腹產及自然產最大的不同就是,等麻醉退後傷口會疼痛,可打止痛藥,減輕疼痛的程度,並會放置導尿管,讓膀胱休息。剖腹手術採半身麻醉,手術後產婦約需平躺6〜8小時後再翻身。產後24小時後可拔導尿管及下床、喝水、換藥。

剖腹產產後第1天可以換紗布,並視傷口情況可下床活動來幫助排氣,需注意第一次下床時一定要有家人照顧,可以先坐床緣,等頭不暈時再慢慢下床活動。 傷口約在手術第7〜10天後可洗澡碰水,再更新透氣膠帶,使傷口張力減少,使疤痕癒合更平整,但約數天更換一次即可,若弄髒則需隨時更換。

剖腹產後飲食則從喝水、吃流質類或稀飯漸進式開始,在順利沒有脹氣、噁心的狀況下,就可以進食正常的飲食及坐月子餐。提醒媽咪們,臨床上經常看見媽咪們因擔心傷口裂開或怕痛而不敢下床活動,其實盡量縮短生產到下床時間,身體多活動或吃飽稍微走動一下,反而有助生理狀況恢復更快速。

產後住院期間要特別注意3件事!

產後住院期間,爸媽還沉浸在喜獲新生兒的喜悅中,以及學習照顧新生兒的手忙腳亂中,但還是有些特別狀況需要注意,例如產後大出血、產婦發燒,以及新生兒溢奶及臍帶清潔等,都必須立即告知醫護人員或學習如何自行照護。

1.當心產後大出血!

生產後陰道出血超過500㏄就稱為產後出血,可分為立即性產後出血及遲發性產後出血。在住院期間要特別注意的是後者,遲發性產後出血為發生在產後24小時之後到6週之內出現的大量出血。發生原因可能是因自然產陰道裂傷、胎盤殘留或子宮宮縮狀況不良所引起,症狀發生及確立診斷時間較晚。

產婦及其家屬也要注意傷口及出血量,一旦發現異常就要馬上通知醫護人員。如果已經出院返家休養時,若發現惡露量不減反增,或出現腹痛、發燒或傷口疼痛等異常問題時,應盡快回醫院檢查。

2.注意發燒!

產婦在產後住院期間,醫護人員會定時觀察產褥墊出血量及測量血壓、心跳、體溫,以評估子宮收縮強度、惡露量及傷口情況,並預防發燒。如果沒有妥善觀察及處理,產婦可能出現產褥高燒、傷口感染、泌尿道感染或乳腺發炎等後遺症。

3.注意寶寶狀況!

目前醫院都在推行母嬰親善政策,會教導新手爸媽如何照顧新生兒,包括如何拍背以預防寶寶溢奶,以及教導清潔臍帶、換尿布及洗澡等。值得注意的是,若寶寶發燒,或持續出現發紺等狀況時,應該盡快通知醫護人員協助。

★蘊荷芳產後護理之家★

參考資料:https://udn.com/news/story/7272/2786373